徐青婷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2238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注重把握“教育活力”,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主动地学习及思考,使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及理解,以促进科学知识的内化。本文从“教育活力”视角探讨了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教育活力;小学科学;有效教学
前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注重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使小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科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以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对此,为了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教师要注重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深入解读,注重围绕“教育活力”,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有效地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及理解,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及发展。
一、突出探究教学,使科学课堂“活”起来
围绕“教育活力”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要注重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让科学课堂“活”起来。从小学科学的特点来看,注重引导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及思考,联系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1]。因此,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为了使科学课堂更具“活力”,教师要激发小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借助于探究活动,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及理解,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联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2]。
例如,联系《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及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围绕物体体同质异、质同体异的沉浮情况,使小学生结合实验,对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进行观察。借助于直观化的教学,引导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探究过程中,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如为小学生提供泡沫块、石块、橡皮等体积相同但是质量不同的物体,引导小学生动手实验,对科学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对科学实验进行探究思考,以促进实验知识的内化,为小学生更加长远地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二、有效开展动手活动,让科学在手指上
基于“教育活力”推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注重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为小学生开展动手活动,让科学在手指上,带给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素养。
动手活动是让小学科学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方式,借助于动手实践活动,有助于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并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为小学生创设适宜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小学生能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及理解。动手活动的开展,要注重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及理解。
例如,在开展动手活动时,教师应注重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小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以集思广益的方式推进科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知识的时候,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具备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在实际学习中,联系《运动与摩擦力》知识,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联系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组织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分析。通过合作学习,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在合作探究中,让课堂学习氛围“活”起来,使小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刻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4]。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
基于“教育活力”视角下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应用,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及作用,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指引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深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及理解。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科学知识教学情况,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趣味性的科学课堂,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更感兴趣,并借助信息技术,对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启发和引导。这样一来,通过联系信息技术教学,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刻的学习及感知,使小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加深理解,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5]。
例如,在开展科学教学中,以《了解空气》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化的教学,使小学生认识到空气也会像其他物体一样占据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进行直观化的演示,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理解。通过这一方式,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使科学教学更具实效性。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围绕“教育活力”对科学课堂进行科学设计,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知识探究学习中。通过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理解,提升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对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和发展。通过围绕“教育活力”开展科学教学,使科学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改需要,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颖.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的有效开发与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07-108.
[2]钱东华.利用微课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79-180.
[3]陈劲舟.基于VR体验的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1(04):194-195.
[4]汪自强.探析网课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19-220.
[5]田晓姸.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