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明
陕西省西乡县第六中学 723500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文言文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文言文学习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也必然地成为了学生学习、感受、承袭传统经典的殿堂。
新课标为文言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目标:①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篇;③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课标提出的三个目标,是广大语文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针对新课程改革,结合本校校情和学生学习实际,吸取他人经验,在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偿试和摸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上新课前,要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现在我校配备的电子白板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应用平台。运用好这些设备,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适时播放或展示与课文有关的音乐、影片、歌曲、图片、故事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进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激情。
二、引导预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预习是文言文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在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是非常必要环节。如果仅仅是布置了而不检查,那样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只有提前预习了,课堂的有效性才能更加突显。学生通过预习才能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并且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三、疏通文义,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驾驭能力。疏通文义,就是翻译课文。这个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基础,新课标也说: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要打好这个基础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翻译的方法。主要是:留、增、调、删等。对于一些专有的名词就要保留下来;增加一些文中没有的句子成分;对于一些与现代语序有出入的句子就要进行调整;删掉一些对课文的翻译无关紧要的词语。比如:《小石潭记》中的“全石以为底”就要进行调整,先调整为“以全石为底”这样学生就容易明白了。现在的中考对文言文知识的考察比较全面,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文言文中的字字都要落实,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所以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四、注重朗读,培养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力。
新课标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还强调要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都是对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老师教学的一个考验,这个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要凸显其中两者的作用。依照以上的要求我个人觉得一般的文言文教学的具体操作可以这样进行: “朗读全文——初步阅读感知——师生互动学习——精读突破难点——学会鉴赏评价”。其基本形式如下:
(一)学生自主朗读全文,初步感知。新课标当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习惯,它认为:朗读也是一种理解,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就能感受作者的情怀,走进作者的心理。的确一篇文章,学生朗读好了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就获得了一种基本的了解。也就对文章的一个题材,内容,感情等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二)师生互动学习。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果仅仅靠学生个人那是行不通的。新课标强调阅读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这就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不能让文言文的教学放任自流,课堂当中师生的互动教学才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解答学生学习当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三)精读突破难点。新课标中要求要:善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点我要求学生学会如何阅读一篇课文,通过精读学生可以品味语言当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对语言进行赏析。文言文中精读更能体现出精读的魅力。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就以一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结束了全文。通过精读品味这句话,学生就可以知道其中包含的几层意思:一是呼应了课题,二是总结全文,表明中心论点,三是呼吁要有忧患意识,四是语言精练易懂却包含深意等等。这些理解都要学生经过精读,多读才能理解。
(四)学会鉴赏评价。文言文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更趋向于对文章翻译的教学,往往忽视了鉴赏评价。但是新课标一直都很重视评价教学。关于诵读的鉴赏评价就要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对于精读,文学作品,新课标都做了评价的一个要求。我们对于这些要求要重视起来,这个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
五、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说语文学习当中的一个很大的目的是为别的课程的学习积累基础。要打好基础就要重视积累,在这个方面古诗文有着天然的优势,一篇篇短小精炼的文章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学习积累这些文章,让学生能与古代伟人对话,从他们的文字当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感受他们那豪迈博大的胸襟。
总之,学习文言文要重视积累和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紧紧围绕课标内容,深入研究校情和学生实际,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