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赛娜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当代班主任在实际开展教育过程中,如何高效合理的开展批评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批评教育的开展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尽量做到公正、真诚,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幽默轻松的语言实施批评教育,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实现进步。
关键词:批评; 班主任;艺术; 思考
导语
当代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选择表扬和赞美的方式激励学生高效开展学习实践。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批评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样重要。笔者以多年班主任经历来谈谈,作为班主任需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做到公正公平,用真诚的态度感染学生,提高对学生的关爱程度,帮助学生主动反省改进错误。
一、用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
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班主任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力度。要站在尊重学生的立场,充分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学生适当宽容的批评,引导学生主动反思个人行为,主动意识到错误点,进而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改进策略。班主任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灵活变换教育强度,适当时刻可以选用以柔克刚的批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留出足够反省时间,鼓励学生自救错误。
比如,遇到班级中胆小、自卑的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在开展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特殊性,用柔和的态度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疏导,避免因为过于强势的批评教育导致学生产生更强烈的自卑感,进而出现学习成绩倒退。教师要充分了解错误事件的起因,理解学生的行为出发点,本着帮助学生进步的目标开展相应批评教育活动。
二、公平公正的开展批评教育
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活动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整件错误事件的前因后果,切不可凭以往经验妄加批评,对所有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以偏袒个别学生,引起学生内心不满,继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态,影响班级整体稳定性。公平公正的开展批评教育,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从内心信服、尊重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进而提高相关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比如,如果遇到班级中优等生和差生同时旷课的情况,很多班主任会从思想深处认为差生有意犯错,对其实施严厉批评教育。对优等生则采取无原则宽容态度,口头简单提醒几句即可。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会引起差生的强烈不满,容易导致差生产生强烈的消极心态,不仅不会帮助差生改进错误,还会引起差生产生对抗心态,进一步加剧错误发生的频度。
三、批评方法多样化
当代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学生心理行为发展模式,不断优化批评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当面批评方法,也可以灵活选择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手段。班主任要特殊情况特殊分析,灵活选用批评方法,最大程度提高批评教育的正面影响。
当代学生自尊心普遍较重,具有强烈的求胜心态,教师在实际开展批评教育时,一定要避免对学生人格造成较大的伤害。比如,面对学习懒惰的学生,教师并非一定要采用当面批评的方法,可以借某些努力学习的优秀学生举例,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对比教育,使得学生内心产生思想共鸣,进而主动自省改进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灵活运用赞美式批评教育
班主任要接受学生出错,对学生的错误要充分理解,学会用赞美和表扬的手段引导学生改进错误,提高批评工作的艺术性。赞美式的教学方式无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人自尊,可以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比如说,某班主任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个别学生在课堂偷听流行歌曲,甚至忘情演唱出来,影响课堂教学开展进度。班主任并不一定采用严厉批评的态度,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可以笑着问学生“你在听什么?唱的很不错嘛!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样一反常态的批评方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状态,用赞美代替批评,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改进。
五、关注批评教育的实际效果
班主任在开展批评教育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用轻松幽默的教育方式开展批评工作,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醒悟。班主任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实际情境,巧妙设置特殊批评情境,采用容易被学生心理接受的教育方式,利用情感熏陶教育方法,不断感化学生,让其意识到自身所犯错误,从心理上认同教师的批评教育,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知耻而后勇,进而事半功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班主任在开展一定程度的批评教育后,势必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班主任一定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心态发展变化,避免教育工作产生负面消极影响。如果遇到有的学生产生强烈的消极心态,班主任一定要及时止损,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帮助学生消除顾虑,正确开展学习实践。
总结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正确选择批评的艺术形式,不仅要重视严肃的警告类批评,更要不断探索迎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全新批评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批评教育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班主任的批评教育。班主任要本着对学生充分尊重的态度,循序善进地实施批评教育,提高批评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班级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J].漓江出版社,1993 .
[2]高谦.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小学卷)[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任顺元.批评学生的心理原理与实用技法[J].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