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李卓霖
[导读] 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的体现

        李卓霖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0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的体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通用技术五大核心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本文旨在依据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建构出培养学生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助推新课标下的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通用技术;路径探究
引言: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1]。学生应该具备技术领域的五大素养,成为有理念、会设计、能动手、善创造,具有突破“零”的学习能力、创造美好生活和担负民族复兴大任。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通过某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课程设计的 DNA,是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的体现[2,3],更是课程改革的方向盘,是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
二、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首先针对通用技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进行细致阐述和深度理解,再依据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建构培养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助推教师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
(一)技术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技术意识是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感知与体悟,促进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最终形成技道合一的理念和正确的人机观念[5]。
(二)工程思维:
        工程思维指的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工程思维成为新时代技术领域学生的重要素养之一,能够锻炼学生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并注重在考虑整体的前提下细化研究解决局部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是指基于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方案构思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一般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方案构思、方案优化等过程,是新时代学生所必需的能力。
(四)图样表达:
        图样表达是指运用图形样式对意念中或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象加以描述和交流。学生能在二维和三维图样的识读与技术表达中,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之间的思维转换[6]。
(五)物化能力:
        物化能力是指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学生需要经历测量、试验等丰富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工匠精神和劳动品质[7]。
三、构建出一条培养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劳动能力,充分利用课堂塑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挖掘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灵活的处理教材、选择新颖的案例、设置互融性的技术活动、创设积极、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营造优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切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讲解《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的第二节《结构稳定性》时,关注到了刚刚竣工通车的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在桥梁的结构方面,我国这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能够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以及30万吨撞击,这些令人骄傲的数字深深的震撼了学生们,增强了祖国荣誉感。
(二)规划适合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深入研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现:合理的分组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特长专长、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所以说如果把分组比作是地基,那么项目的选择则是建起的楼房高度,地基越牢固,可建楼层就越高,意味着项目的难度越大。
        美国普渡大学副教授托德.凯利(Todd R. Kelleyl)在设计K12技术课程时,曾经设计了一个名为《制作鱼饵》的主题项目[8]。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试验、优化设计,从外观造型、能动性和气味多方面进行测评,同时在评价阶段,采用实际应用评价模式,在垂钓过程中,钓上的鱼最多说明作品是成功的。这是一次超凡脱俗的尝试,通过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涵盖了从技术意识到物化能力的五大核心素养,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技术教育过程应当帮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敏感性与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以良好心态参与技术活动,以科学的方法对技术现象客观准确地反映,以增强对现代社会的技术适应性[9,10];基于可靠性、性价比的方案权衡和优化的能力等[11]。
四、结束语
        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解读,教师要掌控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将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文中详细阐述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建构出适用于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注重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切实培养出具有技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19~22.
[3]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18,2:129~135.
[4]陈向阳.学科核心素养:重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新图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3:6~9.
[5]顾建军.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价值[N].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6.
[6]姜松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学科建设构想[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3.
[7]黄志军,郑国民.国际视野下跨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8.07:42~47.
[8]Todd R. Kelleyl.STEM整合教育的概念框架[J].课程教学研究环球视野. 2018. 07: 04~ 10.
[9]鲍玮玮.核心素养下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技术,2018,37:44~45.
[10]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45:3~25.
[11]赵增银,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8.09: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