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610200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家庭问题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处于单亲与再婚家庭的孩子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在该单亲家庭中因为家庭环境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孩子在心理上都因为缺爱而存在缺陷。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对爱护关心的渴求但父母缺乏照顾,到社会上结交了些不良的朋友,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了解班上哪些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思想、性格,让教育就具有针对性。其实最严重的是家庭教育。单亲家庭的父母,把失望转成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要求过分严格。要不迁就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自私、任性,无理取闹,对老师同学不尊重等。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策略
前言: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在现实生活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自卑、不自信等负面心理,这样有缺陷的心理状态在不接受良好教育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则会因为扭曲的心理走向犯罪道路。所以针对这一部分孩子而言,在教学工作上则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培养,让该部分学生在接受正确的心理指导中促使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正常发展。
一、当前单亲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行为懒散缓慢、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厌恶学习,情绪不稳,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假,欺骗老师,与学生关系冷淡,情绪不稳定、意志力不坚定,没有志向。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破裂,父母对自己不太关心误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对周围的人或者自己都缺乏信任感。
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愿与其他朋友交流,不善言谈,出现矛盾后不愿与老师进行沟通,内心变得非常敏感,甚至出现压抑焦虑的状况,总是觉得周围的学生不喜欢自己,平时与学生和老师有抵触情绪,导致抑郁和脾气暴躁。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一定的温暖,产生偏差现象,总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找到快乐,于是他们就在外面寻找快乐。
二、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做到因材施教
在学校由于单身家庭的学生们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以致于在学习乃至生活中就会由于自身情绪不稳定而产生厌学心理,而这一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原生家庭中因为内部气氛的不和谐,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等行为直接或间接性地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孩子们也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心中压抑的内心感受而出现暴躁、压抑、焦虑等心理状态,而出现学不下去或者厌学的现象。因此,针对该类学生的这一较为不健全的心理状态,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对该类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出发进行观察,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该类同学进行重点关注之外在课下也应对该类学生有所关注,平常通过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并试着与学生做朋友的方式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感受。同时还应引导其他学生对该类学生有所关照避免该类学生被孤立等情况的产生,另外还应尽可能多的对单亲家庭中心理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疏导和劝解,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出发走出内心的阴影,使这部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同学以及教师给予的温暖和爱,从而在教师因材施教的引导下促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可以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给予学生关爱之心,促使其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学生因为得不到父母双亲的共同陪伴和爱护,要么会养成自立自强、敏感多疑的性格,要么就会因为人格不健全而走向犯罪的深渊,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性格的养成以及日后发展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单亲家庭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主要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总会觉得自己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比较孤独的,另外该类型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遇事敏感多疑,他们往往会为博求别人的关注而感觉自己特别的自卑,同时还会特别期待别人可以信任自己可以有较强的存在感,因此该类学生过分自立自强、敏感多疑以及自卑的处事方式和心理状态也是受单亲家庭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该类学生的这一性格心理特征,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首先要让该类学生从自卑且较为封闭的圈子里走出来,因为该类学生敏感多疑且人际交往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不管干什么往往会独来独往而且在性格方面也比较孤僻,所以针对该类学生的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们可以在互帮互助中感受到外界无论是教师还是同学都是非常友好的,从而更进一步的突破自己孤僻的生活圈子。然后教师还应适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家庭变化,因为只靠外界因素去改变和完善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自己从内心出发去正确的认识这一事实才能更快的从阴影里走出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正面去面对自己的家庭情况从而避免有报复心理或者其他极端心理的产生。
三、多创“家”的感觉,辅导心里健康
该单亲家庭学生同时还会存在性格暴躁以及较为孤僻冷漠的心理特征,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心理特征主要是因为父母离婚等家庭因素,长期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所以就会因为长时间的闷闷不乐以及自身情绪的低落对外界的所有事物都失去兴趣,从而养成了性格孤僻的心理特征;同时性格暴躁正好与之相反,因为该单亲家庭环境的影响使该类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家庭对比时心中产生差距感,从而在长时间处于该环境中使得自身极其暴躁易怒,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是孤僻冷漠还是性格暴躁都是因为家庭因素影响,在后期出现的这种不良心理。
(1)要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常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在学校里,我们常常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或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而且很难制止。
(2)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父母是孩子塑造自我的镜子。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言及不负责任等。
(3)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等。其次学习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建立单亲学生的档案,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网络体系,对于单亲家庭采取家访的形式,这样我们便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4)扮演好三种角色。要扮演好“严父”的角色,要扮演“慈母”的角色,要扮演好“朋友”的角色。另外社会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加大心理健康培训、辅导的力度,社会应该多对单亲家庭讨论与家庭教育的研究,更多的人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大环境。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相应教育也同样不能放松。教师要秉持职业操守,积极引导他们重建自信、广结友缘、增促宽容、互敬自爱,并且善于挖掘闪光点,才能更好地铺就健康成长的大道。
结语:
处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关爱以及创设班集体家庭建设等方式促使其该类学生可以提高心理安全意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天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26-27.
[2]白香兰.职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以大通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青海教育,2019(01):51.
[3]王丽娜.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