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谭艳娟
[导读] 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说,在管理小学班级时要注意与学生协调一致

        谭艳娟
        来宾市中南小学 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说,在管理小学班级时要注意与学生协调一致,确保班级的整体管理有效性,同时提高班级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但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因此班主任应该将重心放到维护师生关系的和谐上,进而使班主任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和分析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和谐关系;构建
        引言:小学是学习生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此时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心理意识还未健全,他们在做出决策时常常会情绪激动,不够理性,并且对于事物的认知较为片面和感性。同时,小学阶段是培养性格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和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小学教师不仅需要做好教学工作,而且需要很好地管理班级,责任重大。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对教育和管理的发展将有很大帮助。同时,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质,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要管理班级纪律和日常规范外,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也十分重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帮助。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教学和管理中,教师也需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更充分的了解,这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点。小学阶段,学生有能力对物体做出初步判断,并能够独立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关性,但是他们对物体的感知相对简单,只是停留在事物表面,对事物是好是坏的分辨能力较为薄弱,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自己的认知和模仿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记忆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常常缺乏自制力,他们的好恶经常被直接表达出来,对知识和探究的渴望很强烈,却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教师应注意运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课外生活的细微差别,并耐心回答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指导和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小学班主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探索
        1、注重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过去我国传统管理课堂和班级管理时采用老师一人决策的管理模式,这使得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的意见也得不到良好的反馈,导致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僵化。非常不利于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的发展,许多学生对老师存在抵触情绪,常常不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因此,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肯定。如果教师以传统一贯的高姿态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很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抗和抵触。学生之间的距离将会逐渐拉大,从而导致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为了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老师应注意与学生一直保持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首先,当教师开始从事班级管理工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进行班级管理中需要把握松弛度,哪些应该宽松,哪些应该严格。其次,教师在开始班级管理工作时应采用师生共同管理方法。使学生也可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样一来,班级管理中老师一人决策的管理风格将不再盛行,如此一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得到缓和,同时还能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发展。
        2、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小学生往往都比较渴望得到老师表扬和关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和班级管理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开始日常工作时应注意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为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打下基础。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在询问他们目前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日常。当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只有得到充分的了解,在后面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才会思路清晰得心应手同时管理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通过和学生的积极沟通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感知学生的当前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近,有效缓和了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学会之间的僵硬关系,对于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起到了极大作用。
        3、教师应该“宽严相济”
        由于小学生自学能力较弱,自我控制力不足,因此老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既不能延续以往老师一人决策的方式,也不能特别放松管理。为了使学生达到“宽严相济”,这样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才会更加理想。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表扬,实行鼓励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同时,教师应注意一视同仁,不宜偏爱优秀学生,教师应注意给予更多的鼓励和热情给学困生,帮助他们增加学习的信心,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不要盲目夸奖表扬学生,造成学生盲目自信。应当在学生得到鼓励的同时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采用恩威并行教学管理方法,对学生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改正。如此一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成绩可以得到提升,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进一步缓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班主任而言,在班级管理时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促进班级管理任务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缩小与老师的距离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的沟通交流,使班级氛围更加轻松和谐。
        参考文献:
[1]杨秀华.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思路探讨[J].家长,2021(11):36-37.
        [2]季丽雯.小学班主任如何构建与学生和谐关系及路径[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53.
        [3]哈淑芳.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知识文库,2021(03):177-178.
        [4]郑晓星.浅析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新课程,2021(05):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