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源江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第六小学 553201
摘要: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进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了主要的政策和举措。应农村贫困人口的搬迁,子女的教学也随之迁入新的环境当中。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因此大量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义务阶段就读的资源和场所。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尽快融入集体、适应当前的学校教学模式为基础,以此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全体素质。
关键词:搬迁学生 融入新环境 德育管理
一、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集体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够快速有效的使学生融入其中。因此在班级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会课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我的介绍”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有关自身的问题,然后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自我介绍。可以让学生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小伙伴在一起都在聊什么等,通过学生的深入自我介绍能够让学生之间更加了解彼此、增进感情。同时还嗯呢该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情况,以便教师能够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能够及时维护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发展。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融入班集体,还利于学生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从而能够尽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促进学生学习
首先,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易地搬迁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进行教学难度的调整,以便能够适应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后还应该及时的帮助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学习上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不会的情况,给予充分的耐心和指导,以此在使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帮助其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以免在学习上给学生造成沮丧感。最后,教师还要有足够的亲和力,以此能够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关怀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慢慢的适应学习生活。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才能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认真、有效的进行深度学习。
三、加强家校联系,充分了解学生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指导和关爱。学生在成长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家长应该从心理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环境的适应。
同时家长应该主动的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便能够准确地掌握孩子的状态。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与教师进行探讨并非制定相关的策略和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班集体并找到学习的状态。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引导学生做好到新环境的心理准备。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孩子适应新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沟通解决。如在学生遇到学业上的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在思考不出解决方法后进行共同探讨学习,以此得出答案。家长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交朋友,以此能够促进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新环境中。
四、举办多样的活动,强化德育教学
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将德育教学融入其中,在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良好的品德等进行深层培养和教育,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学习。此外,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锻炼。
例如:开展以“感恩”为主的教学活动,让易地搬迁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父母的艰辛,以此能够促进学生学会感恩以及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在节日来临之时,教师还可以就节日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节目的表演,以此能够给易地搬迁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舞台,能够让学生和老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喜好和特长。还可以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以及端午节、中秋节等,展开演讲比赛等,在渗透爱国、传统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以让社区热心人员进行学生生活上的帮助和思想上的辅导,以此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可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通过相关的时间活动开展,能够有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想方面的提升和培养,还能够有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根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易地搬迁的学生,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学生学业上的接受情况。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情况,以便能够对易地搬迁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方面的提升,和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渗入对于学生的德育教学,确保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成长方向。因此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反思,创造出适用于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全体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业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金健. 浅谈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 魅力中国,2020(34):62-63.
[2]陆廷勇. 易地搬迁子女与镇区学生的融合路径[J]. 年轻人,2020(41):254. DOI:10.12214/j.1003-9147.2020.41.227.
[3]徐兰. 浅论对易地搬迁小学生心理缺陷辅导的方法[J]. 南北桥,2019(5):126.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24.
[4]邓海. 彰显特色带动示范聚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提质发展[J]. 贵州教育,2020(1):3-7.
课题名称:《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B071。属于2020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