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雷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交流日益密切,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影响深远,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十分欠缺,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将以高中英语教学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下提高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7年,“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中,中国教育也正式地进入了“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概念体系也成为新一轮课改的方向。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终身发展且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具有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意识,注重个人修养、自主发展、创新实践。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渐提升,中国在国际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重中之重。英语课堂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利用好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在当前的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的上课内容依旧是以记单词、练习题为主,对文化的讲解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激情,难以领略中西语言的差异,教学活动的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也就失去了教学的初衷。高中英语教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其中包括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教学蕴含的隐性、深层次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制定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便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自主发展,适应社会发展。
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在经过初中三年的打磨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只重视学生对单词、语法、文章的理解,还应把文化意识渗透其中。例如在学习单词“chopsticks”这个单词时,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会认、会读、会写这个单词,还可以在讲解时融入中西餐具的差异,从中去分析中西的文化背景。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文化,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树立文化自信。
二、深度挖掘教材,讨论文化异同
教材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教材中所有内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编排出来的,具有科学、合理特征,其中必然也贯穿着文化知识。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围绕教材中的内容展开,保持敏锐的“嗅觉”,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对英语文化进行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
文化是人类全部的精神文明产品,包括从古至今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而在高中英语教材中也不乏此类的知识内容。在讲解这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中心发散思维,通过书本、网络等方式查阅相关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同时,教师还可以比较中西相似的文化以及其中差异,让学生在感知西方文化特点的同时,加深我国文化的了解,进而在学习中引发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开展实践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各国之间来往的必要方式,文化也是除了经济、政治之外,各国综合实力进行较量交锋的手段之一,因此,了解、熟知西方文化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环节,以便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具有抽象性,尤其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文化交际能力,纯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的,在当前的英语课堂上,经常是老师描绘地声情并茂,学生却是一头雾水,对文化的理解程度也还是停留在表面,最主要还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文化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无法通过切实地实践去感受在意识层面的文化。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文化活动课,在课上让学生以服饰、生活习惯、生活情景剧等形式来展示西方文化。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上通过英语表达,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加切实地领略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不同。其次,节日是最能展现中西文化差异的,在西方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具有代表性节日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来组织学生感受节日氛围,领略西方文化习俗,如装扮教室,互赠礼物,以此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西方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文化,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将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川,王静.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J].英语教师,2018(024):019.
[2]孙同明.基于核心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0(03):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