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启南
南宁市邕宁区那楼中学
摘要:受到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到大中型城市中。我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异性进一步提升,同时对很多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地的优质生源纷纷涌入到城市当中,而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这就导致“学困生”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也逐渐成为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核心教研课题。本文首先阐述造成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主要因素,然后探讨班主任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学困生转化
引言
学困生在传统的初中教学工作中又被称为“差生”,泛指那些学习成绩差同时不主动参与到学习工作中的学生。每一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而转化学困生的效率也成为了判断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初中班主任必须要结合农村环境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学困生的主要成因,然后通过更加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实现初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1.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主要成因
1.1家庭因素造成的影响
家庭环境问题是造成学困生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农村家长虽然能够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处于在外务工状态,无法监督初中生的学习行为。而部分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当孩子升入初中后就已经无力负担孩子的教学辅导工作。种种因素导致农村初中生失去了家庭监督,一部分学生在这种原因的影响下逐渐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部分农村家庭仍然存在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等不良现象,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些不良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最终导致部分学生疏于学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事物上。
1.2学校因素造成的影响
虽然农村基础教育在近年来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学校方面存在的不足依然是造成学困生现象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来说,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较为落后,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到来自知识的乐趣,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持续降低,最终影响到自身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初中班主任并没有充分了解农村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而是简单地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为学生自身没有认真学习。在这种班级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索性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最终成为了普遍意义上的“学困生”。
2.农村初中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具体路径
2.1引导学生自我悦纳提升自信
想要更加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农村初中班主任首先就应该关注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从实际角度出发,很多初中生并不是不想认真学习,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十分消极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不仅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同时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学生分析一些知识点时,很多学困生一看到稍微复杂的知识点,就直接断定自己无法学会,这种心态完全是学生不自信的表现。对此,初中班主任要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沟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采取更加科学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
2.2基于学生需求优化教学结构
学困生在学科知识架构上的不足,是班主任不能忽视的重要客观因素。班主任可以通过对传统学习结构的优化,为学困生带来更加优质的课堂学习体验。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理念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学困生就可以与其他学生能力更好的学生形成帮扶关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困生在更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交流会的方式,让学困生互相分享自己在近期的学习经验。这样学困生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最终不仅可以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困生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3家校沟通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共育,为学困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班主任要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更加便携的双向交流渠道。学生家长可以随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班主任也可以告知学生家长学生的表现。同时班主任可以通过上述途径,定期为学生家长讲解一些家庭教育策略,务必要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转化学困生是农村初中班主任需要承担的长期教学任务,班主任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同时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合,为初中学困生创设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最终通过更加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这样才能在满足初中学困生实际需求的同时,为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娟. 对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思考[J]. 科技资讯,2020,18(22):152-154.
[2]樊建安. 农村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及其转化策略[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3):168+172.
[3]曾令辉,苏增桥,陈良,罗珍资. 农村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状况[J]. 当代青年研究,2006(0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