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朱丽娟
[导读] 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并实施了读写结合教学法

        朱丽娟
        兰州天庆实验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并实施了读写结合教学法,通过此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将阅读中掌握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写作中,当学生正确应用语言后实现了所学的语言转化成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要充分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作用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涉及了两个重要教学过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了写作而未重视阅读,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写作方法即可实现高质量的写作过程,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存在缺乏写作素材及缺乏丰富词汇的问题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创作而出的文章未与教师预期的目标相符合[1]。目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与写作教学进行了结合,目的是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能够及时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快速理解知识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具有的重要性
        (一)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升
        学生在读写结合训练中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写入文章内,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写作挖掘出学生存在的阅读问题,通过积极改正问题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升,并将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应用于其他文章阅读中提升了阅读效果,并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及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
        (二)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传授学生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学生会因缺乏写作素材或者缺少词汇而降低写作质量,教师引入读写结合教学法后并落实到教学中,促进了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吸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并积累了大量词汇,在学生拥有写作素材及可运用丰富的语言时其写作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法符合了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并且教师在实施时需要保证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有效性,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另外,教师在每次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后都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回忆,挖掘出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的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了再一次提升而显著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研读并仿写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法时应采取研读并仿写的教学措施,所谓研读是指针对文章进行研究式阅读,将文章中可体现出作者情感的语句、承上启下的语句挖掘出来并进行有效的研究,进而掌握作者语言运用的特点并转变成学生写作的方式;所谓仿写是指在有效研究文章后并掌握语言的应用方法后,仿照这类语言进行文章创作达到有效掌握语言应用的方式并正确地应用于写作中。教师在实施研读文章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小组内学生对文章语句进行研究,再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对文章中应用的语句正确的理解,然后再为学生布置仿写的作业促进学生将所学的语言应用方式转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济南的冬天》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可设定四人一组,并为学生提供阅读方向:“挖掘出可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挖掘出可充分体现济南冬天的语句”,利用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去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掌握描写冬天的具体写法。小组内学生可以将自己圈出来的内容共同研究,通过研究的过程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且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成长。然后,教师再让小组学生代表将自己组挖掘而出的结果展示给教师,教师再通过对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很快掌握了语句所具有的内涵,进一步深刻理解了作者写作的方式。最后,教师可将文章内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作为学生仿写的内容,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语言应用的方式进而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利用开放性读写结合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每位学生的喜好与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时采用统一的写作要求,只会提高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可实施开放性读写结合模式,所谓开放式是指教师引领学生共同阅读同一篇文章,并通过有效阅读后进入到写作的过程中,在写作时实施开放性写作过程,学生可根据文章内容中的某个内容,也就是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创作,并且不会对写作方向与内容进行约束,完全由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进行文章创作。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藤野先生》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引领学生有效阅读后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章中的某个内容进行文章创作,并且不会对学生创作的内容、风格进行约束。学生在完成创作后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文章进行审阅,将学生的亮点及存在不足挖掘出来,并且可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找出学习过的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将所学文章中应用的语句与自己的语言对比后,可掌握更好的表达方法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三)开展主题式读写结合模式
        挖掘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特点可知,每个单元融入的文章内容都属于同一类主题,比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融入的文章描述的都是人物类文章,比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可以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措施时设定主题开展教学,比如这一单元描述的都是人物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引入多篇人物类文章,并且将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对语句进行品味,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创作出人物类文章,创作的过程可仿写、可自己自由设想。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要重视人物描写的教学引导,可将引入课堂的每篇人物描写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并阐述出每种写作手法所具有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创作时都可以进行应用,在学生应用的过程中将这种写作手法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法并应用于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其具有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出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方式并落实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从读写结合教学中快速的掌握语言应用的方法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只得到了有效提升还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创新读写结合应用的方法,进而达到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全.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0,(A0):37-38.
        [2]孙爱玲.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