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珍
江苏省响水县银河路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属于专业语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期间,教师只有在清晰和标准的语言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掌握住知识的内涵,达到知识内化的目标。而且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好语言艺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形象,吐字清晰、节奏和谐以及语调含韵,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记忆知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必要条件,,币语言的理解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果道。所以,学生不仅需要不断地认识语言、学习语言,而且还需要理解语言,从而快速地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小学语文的基础汉字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要,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小学基础汉字成为学生的学识,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佳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方法将是本论文重点探究的内容,期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一、设境晓义,感受汉语的情感美
语文教学是最富情感的教学之一,这正是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汉语的独特魅力而定的。学习和理解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篇文章,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美,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词义、段意,弄懂作者表情达意的妙处,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后练习中往往设计了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题目,也有联系句子选择加点词不同释义的练习等等。如:“深”字,在不同的语境中释义也不相同。在“这件衣服颜色深”中解释为“颜色浓”,在“中朝两国人民感情深”中解释为“程度深”,在“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中解释为“时间长”,而在“海水有深有浅”中解释为“从上到下的距离远”。当然,汉语词语中也包含感情色彩,赋予词语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关,道德观念变了,词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个词带不带感情色彩,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同为死,在古时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的死依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严加区别。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现在委婉的说法有:去世、辞世、谢世、仙逝、长逝、千古、作古、身故、归西、西去、亡故、永别、卒、殁、殇等等。平常人们认识的去世指的是心跳停止即为去世,道家认为去世指天、地、人三魂离体,但并不是真正的死去;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现在,我们把正义的革命者的死叫牺牲或就义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敌人死称为消灭、歼灭、或完蛋、见阎王、上西天等。可见,不同的词语,不同的语境,尽显褒贬,彰显人们不同的感情多彩。在日常生活中,用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汉语言的感情美,在习作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充分地表情达意,在应用中斟酌,在斟酌中应用,达到较好效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究热情,增强探究动力。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要求中,教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增进思维意识的有效发展。如果不能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那么就不能实现学生自身的学习主观性。而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重视明确教育主体地位,于此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分析能力,进而积极地影响学生后续的语言知识深化探索。例如,课堂上常用的提问方式就是“同学们刚刚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说出来一起讨论”“刚刚大家小组交流讨论以后有不同的问题吗?”这样的提问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能够放开自己,进行充分的讨论,勇于表达想法。但是长时间地应用一种提问方式,学生会失去对课程的新鲜感。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问题的提问方式,对于提问语的设计,要考虑到以下的几方面,即: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推动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交流,围绕课本知识进行教学等,在开放的对话形式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由“单项式”教学语言转向为“对话式”教学语言
“对话”属于新课程改革中增设的内容,属于新的教学理念,增进师生交流。以“对话”形式展开教学,提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促进教学效率有效的提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提升提问水平。例如,提问的语句可以是“学习了这堂课,大家有哪些心得体会呢,谁可以分享一下?”“这篇文章中,哪些句子或者段落让你印象深刻,能不能跟其他的同学们交流一下呢?”。如果学生回答得很理想,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如果回答得不是很理想,教师评价以后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并纠正问题,达到教学语言的互动性。
结语
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这关系着他们对汉字学习、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成长。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还需要与他们的理解思维相契合,将教学语言以更为简单、形象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方法,但为了让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重点课程,从学习语言到语言应用都是向语言理解的道路前行,这也是为学生未来的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让教学的重心发展更加全面化。
参考文献
[1]张芹.浅谈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语言文字报,2020-06-26(6).
[2]廖琢佳.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提升学生语言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5-02-26(3).
[3]王立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9(2):22-23.
[4]王燕金.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