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文利琴
[导读]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

        文利琴
        安州区雎水镇学校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文教育曾经饱受诟病,其原因是语文教育偏重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课堂教学简单重复的多,有效理解、表达训练的少。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发起之际,教师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但课堂教学效果变化却不大。本文从分析校本教研的特征入手,将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课堂建设与校本教研存在的联系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提出建设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校本教研;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很多学校,尤其是相对偏僻的农村学校,学校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够,措施乏力,教师长期固守传统观念,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简单重复着早已熟稔的教材。到底这样的教学,是否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得到应有的训练,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并不关心。将教师组织起来,开展好集体备课和教学公开课,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功能,目标及达成目标教学方法,是小学校本教研应该开展的工作。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师培功能,切实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突破固有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限制,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有裨益。
        一、认识校本教研师培功能
        校本教研具有师培功能,这是业界早已形成的共识。校本教研倡导以校为本,从学校校情实际、学生学情实际和教师专业素养实际出发,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为主要内容,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研究讨论的过程,同时达到了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这就是校本教研的师培功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现状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贯彻不到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虽然已经20来年了,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课改理念,还是不太确定的。很多老师通过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熟知了一些理论名词术语,但他们是否理解了课改理念的真谛,是否能学以致用,值得怀疑。从笔者所在学校实际看,很多语文老师还是用传统教学方法,满堂灌的现象还非常普遍。部分老师尝试着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但总感觉别扭,形似神不似。这种状况,实在不敢说课堂教学效益有多高。
        (二)教师在教学上单打独斗现象非常普遍
        广大基层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机制不健全。老师们习惯了你上你的课,我上我的课,彼此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很多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练习题的设计等教学各环节是否得当,缺乏一面镜子。同事间大多不愿意互相听课,感觉万一处理得不好会引起别人笑话自己。


        三、通过校本教研,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立足教师,提升教师校本教研能力
        如前文所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导者,校本教研活动应包含哪些内容,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都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先行分析,制订科学的教研计划,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落实。因此,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语文高校课堂建设首先应关注教师。首先,学校要明确校本教研的绩效和激励机制,明确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的工作任务,加强教师参与相关工作的意识。校本教研是一项复杂且艰辛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传统的“听课—说课—评课”教研活动为例,参与活动的教师必须对说课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说课的教师,其可能要提前制作教案、备课,以保证说课效果,而听课教师同样需要对说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说课教师的教学习惯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校本教研活动顺利落地。对教师来说,教学虽然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是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必须得到认可,而学校建立校本教研的绩效和激励机制最能使教师感到自己的付出是被认可的,这样能够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也可以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校本教研切忌盲目,在教研活动中,学校要与相关专家学者及时对接,邀请他们入校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教师明确自己在教研方面的短板,推进校本教研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当然,不同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所不同,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重点,校本教研的多元形式和最新的校本教研信息。总的来说,只有具备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并掌握一定的校本教研能力,教师才能顺利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进而建设语文高效课堂。
        (二)立足学生,保证教研内容科学合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校本教研还必须有学生立场,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保证教研内容和形式的科学合理。首先,在具体的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要学、想学、需学的是什么,结合学生表现出来的学情,不断调整并优化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效果,建设高效课堂。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四季之美》为例,这是一篇散文诗,描写的是四季最美的景色,在“听课—说课—评课”环节,笔者发现许多教师会将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感受和领会四季之美”上,应当说这个目标是合理的,但对学生个体来说,每个人感受到的四季之美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秋季,觉得秋天果实累累,自己能吃到各种好吃的,秋天有着丰收之美,而有的学生则喜欢春季,因为春天百花齐放,有着生机和芳香之美……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感受和领会四季之美”就有些过于宽泛了。其次,开展校本教研,教师还应明确学生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这样在落实各项校本教研活动时,教师才能心里有数,然后对现有的校本教研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打造高效课堂。如为了对学生的学情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尝试打造“模拟课堂”,让师生互换角色,在学生讲课时结合他们的表现分析学生学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教师应秉持发展性原则,以动态眼光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
     总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能让老师们在相互交流种碰撞思维火花,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业务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就会不断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