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五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77
【摘要】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他们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注,同时由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自身特点,致使数学学困生的群体较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教育实践中正在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的网络技术影响下,微课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微课具有微型化、主题化、碎片化、可视化、等特点,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所学知识。利用“微课”的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知模式,其本质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困生而言,微课既可以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集中有效时间解决学习中难点和疑点,激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数学素养,为学困生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困生 现状研究 微课 转化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做为教师,我们所任教的班级,或多或少总是要有几个学困生的,特别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 “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情感的交流,关心关爱;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一些有实际效果的支持材料,提供给这些学生,满足他们自主学习辅导的需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小学学困生的基本现状,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微课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基本现状。
(一)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在教学中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对知识进行口头讲解,再通过大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教学,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接受程度毫不关心,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原本学习基础知识就相对薄弱的数学学困生很难融入课堂,甚至陷入“越听不懂就越不愿意学,越不愿意学就越听不懂”的死循环中,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学习效率也越发低下。
(二)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困生缺乏正确引导
家庭教育是学生知识启蒙的出发点,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如果缺乏家长监督,在课外学习时间,学生很容易从偷懒开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繁忙的工作之余,许多家长用于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学习方面,监督和引导更是少之又少,学困生本身解答能力相对落后,在遇到问题时又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长期缺乏正向引导,学困生的问题很难解决。
(三)消极心理阻碍学困生学习和发展
学习成绩是小学阶段学生引以为傲的财富,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不足,考试分数不高,很容易产生一系列消极心理,自卑、焦虑、胆怯的心理为学困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裹挟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学情况,对学习漠不关心,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消极心理本身并不可怕,可以通过疏导和防范来降低危害,但是在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心理问题极大的阻碍了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
由此可知,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是学生自身方面,二是外部力量,包括教师方面和家庭方面。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资源,其发展潜力显而易见,微课将学科教学、学生、教师、家庭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二、利用微课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利用微课,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小学生数学学困转化生的基本要求,当学生充满敬意与喜爱时,自然会爱屋及乌,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数学学科本身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精力投入学习,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数学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倾注情感,关心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给学生充分宽松的自主空间,给学生发表看法、阐述观点的机会。传统的学困生辅导方式会占用师生大量的时间,学困生有被迫学习的感受,难以形成对学习的正面认知。通过信息平台,以微课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提高了实效,又减少了对学生时间的大量占用,学困生的主体感受更趋自由,进而对学习产生正面认知。不断的改善学习的状态,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中去。让学困生感受教师的人性关爱,使其从情感改善到学习行为改善受益。推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二)利用微课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学困生转换的重要助理。学困生现象的出现和数学课堂的开展形式关系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沉闷的课堂气氛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学习方法本身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微课学习可以针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解答。在教学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困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可以让学困生在自主的时间与空间中多次翻看教学内容,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微课教学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依赖于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节点,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三)优化微课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唯成绩论成败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根据具体情况多层次,多手段,多形式的实施评价。首先,信息人性化评价,学困生或多或少存有消极,自卑的心理,因而在评价时要多用赞赏、表扬和期待的语言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良好学习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对学困生微课学习情况给一个合理,具体,全面的评价。将微课作为教师与学困生沟通的平台时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与信任。其次,跟踪评价,学困生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部分学困生很难通过几次微课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水平。因此我们的评价学生时尽量不要急躁,需要长时间留意观察变化认知过程、变化及内心世界变化,再次,延迟评价,学生的基础,学习方法都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学困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及学习吃力程度会更大。因而在评价时要尊重学困生,重视其学习差异和学习的全过程。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其暂时出现了问题不予已及时评价,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和自由,引导学困生发觉到自身问题的根源,及时思考并改正。最后,多值评价,传统评价经常采取二值评价,即“对”或“错”,然而这里评价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全方位的评价,充分挖掘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不容忽视,在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紧密与学生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学困生打成一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课堂趣味性,在科学教学评价中,帮助学生学困生树立自信,最终有效落实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9)
[2]周素平;;农村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科普童话,2018,10
[3]何强军.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
[4]赵晓春浅谈利用微课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J].文理导航,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