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归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王春焱
[导读] 新形势下,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

        王春焱
        吉林省松原市逸夫小学        

        摘要:新形势下,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式是数学思想的实现方式。化归法可以通过转化过程,分析这个问题,并且转变为熟知的内容进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挖掘数学思想,并且渗透和强化思想理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合作中,自觉感悟,保持多元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之后,结合现状,针对性的构建出科学的应用题解决措施。
        关键词:化归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延伸,传统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需要学生整合思想,加大基础建设,保持科学的发展动力,使用化归的方式,把握好方向,选中目标,探究不一样的解决途径[1]。活化知识,增强弹性,触类旁通,揭示规律,展现思想,实现化归。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还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教师教的累,并且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的困难。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逻辑不足,对抽象的内容理解不到位。鉴于此,如何将数学教学知识更快的被学生所吸收?如何使用化归法解决小学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呈现,就成为了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化归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应用
(一)分解法———化整为零
         化归思想的存在就是为了研究和解决问题,并且结合问题的转化,找到问题的所在,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目的[2]。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将知识的教学和生活化的内容相互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会使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部分,加大理解,将复杂的问题实施合理的分布分解,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作用。例如: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是小红的妈妈和小红相差了32岁,到了5年之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3倍,这个时候,小红的妈妈和小红今年都是多少岁呢?在这样的问题中,第一句话是比较的容易理解的,但是到了第二句话就显然加大了理解的难度。此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化归的方式,对这些问题实施合理的分解,加大学生的思维理解。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设置了以下的几个问题,首先,在这个题目中,第一,哪些部分的量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化的?第二,计算出五年以后小红的年龄?第三,五年以后妈妈与小红的年龄是多少?并计算出现在的年龄。此种方式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象的知识,解决问题,生学生的解题技巧,加大综合性能力建设。
(二)辅助法——由表及里
        从本质看,很多数学知识在解决的过程中,实际上都隐藏着巨大的已知条件。需要学生认真的观察之后,才可以得到。另外,解题并不是所有的都是一步到位的情况,需要反复的推敲,找到隐藏的条件,加大深度,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每一个班级当中,都会有故事会书籍,四年级一共是240本,比五年级年级的故事书少了80本,但是比三年级的多了30本,请问三、四、2五年级一共是多少故事书?在看到这个问题以后,不少孩子就会因为条件太多,而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已知条件,并且解决问题[3]。在看到比五年级故事书少80本的时候,就可以将这句话修改为五年级比四年级多80份,这个时候,已知条件就是四年级故事书240本,五年级就是240+80,三年级就是240-30,此时,使用化归法的方式,就可以降低题目的难度,并且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已知条件,很容易就可以解决原本比较思考困难的事情。
(三)转化法——化难为易
          从本质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是呈现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需要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合理的分析知识点的解决过程,先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的问题,并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之后,就可以根据现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加大过程建设。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讲的是一个长方体的小盒子,基本的框架是不锈钢条制作的,各个面都需要围起来。制作这样一个盒子,请问需要不锈钢条是多少厘米?盒子使用的围布是多少平方厘米?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70、15、120厘米。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询问不锈钢条是什么,教师就可以先解释就是各个边的棱长加起来的总和。在理解了和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可以结合实际的需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并且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统筹发展。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就需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承载主要的思维内涵,保持思想的深刻性与灵活性。使用化归法充分的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内在的联系,找到知识点的契合点,并且纳入知识体系,完善现有的知识网络,在融会贯通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妙根.化归法在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运用——案例分析《角的认识》[J]. 成才之路, 2018(6):29-30.
[2]童志均.殊途同归——谈化归法在数学解题方面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8, 000(009):P.123-124.
[3]孙毓平.运用化归思想与化归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3):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