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峰
西峡三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此时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就非常的重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仅是政治学科的任务,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应将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个人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历史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历史知识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充分的发挥历史的德育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本文结合历史知识对历史教学中巧妙穿插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人文基础学科,对高中生有着“鉴往知来”的作用,能帮助高中生认识过去,把握未来。所以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这一门学科的魅力,然后用书中出现的德育观点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由此可见,直接将德育思想灌输到历史课程的方法行不通,学生无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史料实证进行分析,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让学生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对应问题。例如,在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史料,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去分析在当今社会如何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情况下进深入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巧妙结合课本内容,发掘德育教育资源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德育教育的资源比较有限。因为是思想教育类工作,因此,德育教育经常都是以主题班会、口头教育等形式开展的,教育的内容一般都是围绕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主题展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教学资源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德育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缺乏新鲜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与高中德育教育十分有限且利用重复率高的教学资源相比,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知识文化浩如烟海。在德育教育渗透进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历史教学的课本内容有效地利用起来,深挖德育教育资源,相信一定能够给德育教育带来巨大的改变。比如高中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主题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资料、视频向学生阐述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空泛,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而在历史教学的课本内容中,拥有无数的爱国主义人士,有着数不清的关于他们的爱国事迹,这些历史事件和故事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波折性,同时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将其作为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够促进德育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渗透。
三、以情境为依托,让德育真实化
历史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历史毕竟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存在时代隔阂感,导致通过教师单一的讲授无法使学生生成情感与认识,限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弥补单一讲授的不足,以情感道德的生成代替灌输式教学,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融入历史氛围、与历史人物相伴而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展示这一时期在长期动乱与短暂和平共存下的社会情形:百姓的悲惨生活、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融,以及最后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等。通过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演变,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逐渐升华,在有形与无形中渗透、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四、强化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经典和精神财富。历史教材只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经典性的精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作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相较于教材中的逊色,只是局限于教材的篇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还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作品当作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家国情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当代青年人所必须具备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它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关的历史拓展,进行分析说明,适时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渗透。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的德育元素,教师应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更上一个台阶。在课堂中,应创新多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运用文字史料、结合历史命题等策略,让学生对学科本质及其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刻感悟,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高中历史德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士志.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析[J].才智,2018(24):131.
[2]王智远.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辛亥革命”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6):36-37.
[3]李玉彬.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7(0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