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张茜
[导读] 素质教育呼唤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强调打破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

        张茜
        武乡中学校,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  046300
        摘要:素质教育呼唤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强调打破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成重要教学目标。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思想观念陈旧,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跟随时代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前言: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核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历史价值观、时间和空间观念、历史解释等,进而促使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一、创设有趣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会对人的认识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如果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到有很大的兴趣,就会促使他们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发展。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有效改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效率。所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而创设有趣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则是提升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建立有趣的情境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史实材料等为导入建立有趣的故事情境,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生身临其境,感同深受,自觉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听讲。
        比如,教师在准备讲解《全球航路的开辟》该章节内容时,先可以用视频的方式作为一堂课开始的起点,为学生播放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视频短片或者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几次往返横渡大西洋。让学生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感受那个时期,人类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国家的现状,怎样让遥远的国度之间进行联系。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跟随教师学习新的知识内容。这时学生会有很大的好奇心,期待能从书中找到答案。自己的听课效率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重视情感教育、树立正确观念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文科性学科,它其中的许多历史知识对我们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有很大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我们国家在过去历史发展过程中,那些英雄人物、事迹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他们都具有很深的爱国情怀,热爱自己的土地。为了国家甘于奉献,默默无闻,敢于与恶势力斗争,拼搏顽强,深知国家的自强不息离不开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这些教材内容的传授,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以《亚洲拉民族独立运动》为教学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分别进行了反抗运动、爆发武装斗争、要求独立。那么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提问:“为什么他们会爆发武装斗争、想起要反抗呢?发起战争是正确的做法吗?”让学生结合自己上节所学知识找寻答案。有些同学认为发起战争是错误的做法,会伤及无辜。有些同学则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很好的了解到那个战争发起的时代背景,就是由于资本家的不断掠夺、殖民体系的形成,导致最后战争的发生。

身处在那个时代,为了自己国家的发展而不得已发起的战争,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强烈的爱国精神,不惧斗争,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深入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英雄人物的情感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转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
        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有趣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懂得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懂得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为核心,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做下面的“听众”,让学生发挥“教”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教材内容。
        比如在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认真阅读教材,并查阅资料,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下次课堂小组轮流进行上台演讲,让学生去当回“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思考,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加强时空观念培养、提升学生认知
        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内容,有许多包含时间、人物、时间、地点的战争事件或其他事件需要学生去理解和记忆。繁琐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习历史感到疲惫、厌倦,甚至觉得力不从心,无法去记忆过去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总会容易把内容混淆,导致学生的历史成绩很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之后,可以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或是思维导图的模式,帮助学生把有关联的历史事件进行串联,在讲解内容时,把历史背景分析透彻。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加强自己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逐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提高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结束语:
        历史作为一门文科科目,许多繁琐、难懂的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而且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举例,时空观念不足,更加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力不从心,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要增强师生之间互动、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历史,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时美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高考,2021(13):109-110.
        [2]石林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5):225-226.
        [3]毛芳.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祖国,2019(22):176-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