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飞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中学 048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课程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课改是对旧教学制度的改革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大胆实践和探索,面对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疑惑,尤其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改革和调整。因此,本文就是通过对新高考现状的分析来调整高中历史的教学方式,以便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高考;困惑和对策
一、引言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考内容也有了很大的调整,由过去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转变为学习能力的考核,为了适应新的高考模式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进行调整。尤其是历史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高中历史由中国古代史开始到中国近代史再到世界史为编写顺序,把历史划分为多个模块供学生学习,其内容太过专业化,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历史久远与现在社会缺乏实际联系,这对高中生目前的知识积累来说要完全消化这些历史知识还有着很多的困难。所以,要想将历史知识真正有效的进行教学还需要教师结合现状,分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传统历史与新课改下的历史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掌握着所有知识内容的进度,包括学生需要记忆的点、抄写的地方老师都做好了标记,学生不需要思考只要跟着教师的节奏做好记录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思考这些知识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从而导致学生盲目听讲,自己没有主见的状态,这是极大的缺点之一。老师安排的教学过程虽然可以加快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质量却不高 ,教师只是一味的思考教学效率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历史学习学生究竟需要怎么讲解才会明白,学生不懂的地方在哪里教师全不清楚,只想着快点讲完内容让学生大量记忆,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和独立存在的培养。
而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是一次教育观念彻底的更新,从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学习方式、掌握程度和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改变,不仅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还要从教师的思想和教学过程中做出重大的调整。新改革更注重发挥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意识,让学生掌握课堂的进程主导整堂课,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让教师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
三、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要怎么改变才能适应新高考
1.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了固有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来引导整个课堂,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在上面讲,教师讲的基本都是重点的知识,所以学生需要在下面做笔记,经过长期的教学使学生养成了只动手不动脑的思维模式,而且新课改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对这种固有的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快速适应,影响教学进度。
2..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以课本为主要途径,教师上课也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在教学中扩充的知识点很少,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核心内容了解不够,很多事件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的情节,具体是怎么发生、有什么影响、结果是什么很多学生却不知道。 而且历史知识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有些时间点会有多个事件同时段发生,这些时间段作为历史考试选择题的首选,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只讲课本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需要,会使历史时间无法连接,导致学生的记忆断层,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3.缺少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混乱不清
由于学生知识储备薄弱,对历史事件的掌握不够全面,从中国古代史进入中国近代史最后再跨越到世界史,这个跨度有点大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会比较高,然而学生在知识储备这方面比较匮乏,造成学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一个体系,让知识点混乱的存在于脑海里面缺乏逻辑性。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对学生时间的记忆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像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对时间和事情的经过有详细的了解和记忆,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不会出错,所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很重要。
四、面对新高考如何加强高中历史教学
1.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师在新形势的影响下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改变教与学的单一性,让学生掌握双重能力既可以在教师的讲解中学也可以通过课本学习自己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在课后有主动学习的想法,不必让教师一味的跟在学生后面催促学生学习,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讲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将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下节课上准备与之相关的资料来分享,可以从史书、互联网等途径来获取,让学生私下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拓宽知识的界面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多媒体已全面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可以多方面了解历史的背景,可以通过视频和照片让学生观看历史长河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信仰,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中国古代史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就可以知道列强侵华背后是要背负的是非常沉重的赋税和割地赔偿等一系列的条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随着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势把这些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还可以把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一些对比,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的理解中国历史上两次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加深知识点记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3.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开发
在新形势下要注重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展开新的测评标准,真正做到测评标准和实际工作相一致,改变之前敷衍了事的特点。放权学生,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测评中来,学生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评价更能够表明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样的测评才是最具合理性的评价。而且这样做还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开发,让教师脱离原本的教学思维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次次的教学测评让教师明白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改正这些缺点,通过这种模式来带动教学的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讲解“郡县制、分封制、三省六部制、郡国并行制”时,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把这些制度全部放在一起讲述,这样远比单一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还方便教师在讲解时扩充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古代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综上所述,新高考的产生是现代教育中一次重要性的改革,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的针对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实行改革内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从而具备独立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让学生在考试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才是教育不断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和实验探索[J].周道贵.《历史教学》.2007(03)
[2]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型与有效性[J].刘明朗.《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