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田学智 王淑平
[导读] 在网络时代深层次发展趋势的社会现状中,信息技术营销推广和应用范畴愈发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教学方式,

        田学智  王淑平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中学  256800
        摘要:在网络时代深层次发展趋势的社会现状中,信息技术营销推广和应用范畴愈发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教学方式,教育行业也开始意识到信息化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教学资源和有关的技术性管理体系。而地理是普通高中环节一门与学生人文素质基本建设存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全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效率更为突显,必须对文化教育媒介开展自主创新。
        关键字:信息技术;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引言
        近些年,以互联网和多媒体系统为关键的信息技术愈来愈多地渗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造成了全部社会发展生产制造、生活习惯的转型,变成扩展人们工作能力和创造力的专用工具。自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造成了文化教育、教学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多方位的衍变。这类衍变的主要表现,即众多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专用工具,并将其导入到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升了与学科课程的融合。
        1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以往,教师在组织地理教学活动时,多以灌输和讲授为主,针对地理知识利用传统板书配合教学语言、公式,向学生展示学科内容。而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意识与自主学习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1]。然而,硬性的灌输,将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再加上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包含着很多地理学的概念,以及复杂的地理知识,不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建立起学习自信。而教师选择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有效融合之后,能够有效改善地理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兴趣激发下,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地理学科学以致用能力。因此,地理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策略,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地理学科深入改革。
        2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的具体路径探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在新时期地理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地理课程内容相符的资料,包括教材知识延伸、地理发展历史、当今热点问题等,并对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地理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地理课堂知识。首先,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应当深入钻研地理教材,掌握地理教材重点、难点,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搜集地理资料,丰富教学素材。比如说,在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地形、气候、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以及发展历程。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相关史实资料学习,掌握地理学科概念、知识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媒体课件
        地理学科中包含着诸多的抽象性知识点,对高中生来讲,理解起来较为困难[2]。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媒体课件,将抽象性地理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地理图例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通过观察地理图示、视频,对抽象性内容形成深刻了解,加深地理内容理解与记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海洋与海洋带”时,教师搜集与海洋带相关的地理图示、海洋分布图片、海洋环境现状相关视频,并在课堂上,以课件方式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对地理内容形成清楚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前海洋污染相关图片,从而让高中生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思想认知。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进白板教学
        教师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引进白板教学,将白板与多媒体课件建立有效联系,向学生展示全面、具体的地理学知识。教师用白板技术替代传统板书教学,在向学生展示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图片、视频之后,利用白板围绕图片、视频、图示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理内容本质,丰富学生地理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以“区域产业活动”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完具体图片、示例之后,利用白板为学生深度分析产业活动、工业活动、农业活动分别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更加全面、具体。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微课教学
        教师在组织地理教学活动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实施微课教学,从而丰富地理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微课教学时,先利用网络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资料,提炼地理教材重难点,将两者有效结合,录制成简短视频。之后,教师上传至学生自主学习客户端。学生利用微课短视频,能够自主完成地理知识预习、学习、复习,提高学生地理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为例,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将区域活动概念、发展、影响相关内容进行提炼、整合,让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能够清楚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地理交流平台
        信息技术具有信息传递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地理交流平台,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在平台上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不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课堂上展开互动、交流,学生围绕当前“雾霾”、“沙尘暴”、“泥石流”等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加深认知,并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六)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优化地理教学评价体系。首先,教师将学生地理学习信息、资料进行整合[3]。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地理学科学情进行登记、记录。同时,教师定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高中生地理学科学习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地理学习成长档案。定期根据学生表现,分析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对策。
        (七)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系统服务平台
        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创新的工作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信息化管理技术性在传播渠道层面的多样化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地理课程内容教学服务平台和方式开展合理创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进而为完成远程教学创新出示关键的参照根据。首先,地理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线上教学管理体系,将教学资源进行系统软件融合。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网上的方法进行工作布局、材料派发,让学生有着充足随意的自然环境进行地理课程内容深层次研究。另外,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借助网上平台,独立收集与地理课有关的学习材料,关注地理行业的有关积极探索和科研成果,进而丰富学生在地理课行业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产生优良的文化艺术观念,丰富学生的地理基本常识。例如,教师能够紧紧围绕“以农业为主导的农牧业地域类型”开展线上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信息网络收集与调查,为学生自主学习出示一定的室内空间媒介。
        结论
        综上,地理作为高中阶段重点学科,关系着高中生对生活、世界的整体认知。为了顺应素质教育需求,教师应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地理课堂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地理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引进白板教学,实施微课教学,构建地理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多元化的地理课堂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程丽.论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16.
        [2]殷汝军,王丽群.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121-122.
        [3]余花.信息技术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17.
        [4]蒋清华.谈怎样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28+130.
        [5]王春苗.基于信息技术下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组织策略[J].读写算,2019(3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