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勇
东莞市中堂镇第二小学
摘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重要教育文件明确指出“人才成就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人才和人力是国家最大的资源,今天培养的人才将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学校的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适应中国未来社会各类型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要重视学生自主发展和内化教育。
关键词:五自、班级、管理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大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女,生源素质相对薄弱;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法顾及孩子,家庭教育跟不上。提升学校班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高年级的学生渴望自我管理和调控,在对四至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93%的学生不喜欢“被老师管制”。进一步反映出:我校班级管理观念落后,仍使用传统班级管理,命令条纲式的训导执行,淡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制约学生自我发展、束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发展。
一、乡镇小学的国内现状述评
针对9至11或12岁的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我国教育界也有众多的理解,而针对构建创新型的乡镇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考虑是严重不足的。
如蔡颖的《“圈养”与“放养”的融合——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法探索》,她指出在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要将“放养”与“圈养”结合起来,通过专岗负责、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最终实现自主管理。类似的研究还有李娟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徐华萍的《“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等等。在这些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中,过跃娟的《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则将合作小组的理念和做法运用于学生的班级管理,通过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同伴间的互赖互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查到的相关文献中以新课改为研究起点的只有一篇,是田英的《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她认为将“人本管理”运用到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探究也只有一篇,为郑世坚.的《在农村小学中推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索》。他提出在大部分农村小学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对于班规、校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常常导致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针对这个现状农村的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还是要体现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将自主管理的模式扩展到农村小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有启示作用。
二、“五自”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之处
1.乡镇小学“五自”班级管理模式更能揭示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自”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不但能培养学生自律精神,更能使学生从他律逐渐向更具高度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引领、自我评价”顺利过渡,实现德育可持性发展,形成长期稳定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评价。
2.乡镇小学“五自”班级管理模式更能改变乡镇小学落后的班级管理体系。
针对乡镇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许多人无事做、许多事无人管”等问题,提出运用本次课题的研究,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设计和建立一套丰富的自律管理模式,通过目标设置、班级管理环境创设、班级文化创新、班级管理和文化实施策略、多元化评价模式,改变现有落后的班级管理体系。
3.乡镇小学“五自”班级管理模式构建学生自主创新的发展平,更能突破围绕体系构建过程所需的实践理论的瓶颈。
本次的研究不但解决了“学生在自主管理方面难以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这一现实问题,更突破了“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制度与评价”等体系构建提供有效的经验保障。
4.乡镇小学“五自”班级管理模式丰富小学德育内化教育的理论,更能填补小学德育双向多主体性班级管理的空白,在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中产生对位思考、自主修正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益和影响。
我们本次提出的课题研究,重点解决“学生生活问题及社会现实问题”这两个环节的内化教育,填补了双向多主体性班级管理上的空白,在道德、情感、能力的三个领域中突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五自”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五自: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引领、自我评价。
在完善每位学生“五自”教育和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多元化的学生等级评价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核心素养为培育重点,通过长期阶段性目标确定、活动引领、管理约束调控、价值评价而形成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二)研究目标
1.班级管理目标:通过目标设置、情感管理、班级管理环境创设、班级管理模式、班级文化取向等创新方式,用多元化的学生等级评价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核心素养为培育重点,形成适应学校发展的“五自”班级管理模式。
2.老师管理目标:树立全新班级管理理念,探索班级管理新问题,转变在“五自”班级管理模式下的老师角色。
3.学生管理目标:使学生从他律逐渐向更具高度的“五自”顺利过渡,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广度与深度要明显增强。
(三)研究思路
从对国内针对乡镇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进行综述回顾中,结合学校学生情况得出:教师教育管理观念和班级管理的现状。
1.构建乡镇小学“五自”班级管理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和内化教育,突破“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制度与评价”等体系构建;
2.开发乡镇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状况分析、管理理论、实施制度、管理策略、文化活动、激励机制)和学生(管理制度、干部选拔、多元化管理、文化取向、优秀案例、评估机制)德育内化的策略,并开展乡镇小学“五自”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3.在课题总结阶段实施个案研究,全面实施和经验推广;比较每个阶段班级管理的情况变化,总结和完成乡镇小学“五自”班级管理模式的课题研究。
(四)结语
“乡镇小学“五自”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人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像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恰当的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如何持久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这还有待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适应中国未来社会各类型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要重视学生自主发展和内化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奚晓娟,李浩: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育人之道,2016:63-64.
(2)贺乐凡,周韫玉,黄泰山:自我教育——教育的至高境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家出版集团,2012.
(3)肖凤翔,薛栋: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4).
(4)黄小平,胡中锋:对中小学德育评价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4.3
(5)茹清平:班级科学管理的点滴思考与探索[J] .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