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里的彩虹桥——小学美术绘本创新分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洪学
[导读] 将绘本融入美术课堂,这可行吗?先来看看绘本有哪些特点

        洪学
        东莞市东城第八小学
        [摘要] 将绘本融入美术课堂,这可行吗?先来看看绘本有哪些特点: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富有童趣、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绘本是儿童读物,也是适合欣赏的美术作品。再来看看美术教学的要求:欣赏美、喜爱美、表达美,而绘本恰恰满足这些需求。将绘本应用于美术教学,不仅可行,还很合适。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寻找绘本中有价值的美术教学点,以课内美术教材为基础,架构起一座更为立体直观的审美桥梁。
        [关键词]  绘本激趣   搭建桥梁   分层教学
        如何利用好庞大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各学科老师都在追逐探索的问题。小学美术教育亦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绘本丰富多样的类型,都给小学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绘本运用于美术课堂的优势明显:绘本内容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绘本夸张多样的艺术风格容易被小学生接受;通过借助绘本精彩画面的展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绘本作为美术活动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
        一、分层筛选绘本,优化美术资源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年级、知识储备、教育方式等阶段性差异影响,各自对美的感知及画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儿童绘本数量众多,不同的绘本呈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虽然绘本可以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儿童绘本都适宜成为课堂美术资源。所谓美术教学资源是指一切有助于完成教学、达成美术教学目标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和。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绘本教学素材,整合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
        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尽可能的选择色彩鲜艳、构图简单的儿童绘本,激发孩子的绘画表现力与想象力。例如宫西达也的绘本作品,画面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刺激,线条粗旷而不粗糙,整体采用涂鸦式的风格表现,别具特色,视觉冲击力大;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适当引入绘画风格表现更加细,腻结构更加分明的绘本,如艾伦贝克尔、理查德斯凯瑞的作品,不仅色彩鲜亮,画风有趣,每个场景每个细节都描绘细致并且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二、分层开展教学,架构彩虹桥
        1.拓展想象力,搭建兴趣桥
        在讲授《我家的菜篮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导入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里的插画,绘本讲述了从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它到处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根据星期几的不同,它会吃不同的水果。艾瑞·卡尔的作品多用鲜丽的大色块,色彩单纯,但是搭配得恰到好处,产生动人的视觉效果。绘本中的图画是跳跃、延展、活动的,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蕴含着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这就是绘本图画的留白。 这种“留白”给学生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只饿坏了毛毛虫还会吃哪些瓜果蔬菜,又可以用哪些颜色去延续这个故事……
        除了色彩,很多绘本中的主角形象特征鲜明,生动有趣,也深受学生喜爱。

散步的母鸡萝丝、淘气的大卫、长头的小真、汉堡男孩、穿着黑斗篷的三个强盗、小蓝和小黄……这些栩栩如生的绘本形象,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到了借助绘本进行美术创意表现的切入点,在美术活动中保持浓厚的兴趣。
        2.发挥创造力,搭建创作桥
        孩子其实很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我,不过往往缺少技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指导或被过度指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制孩子的创作欲望与思维表达能力。当翻阅绘本中的精美图画时,会发现其中包含了大量用色、线条、构图、人物描绘上的技巧,学生在欣赏绘本时就能感受到美术的初步技能,并应用在美术活动中。
        读绘本《蚂蚁与西瓜》,可以在引导低年段的学生用红色圆形卡纸随意撕贴成三角形、半圆形、月牙形贴成碎片西瓜;用马克笔画出绿色瓜皮和黑色的瓜子;再用超轻黏土做成小蚂蚁,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在高年段学习《我们的影子》这一课时,学生要在“造影”中感知轮廓美,在欣赏中感知规律纹理的形式美,及在尝试中创造“影子”的有趣画面。教师可以挑选有关明暗线条的绘本,挑出典型的绘本作品给学生深入解读,再根据这节课的内容讲解这一系列画作使用的设计手法及技巧,并且让学生在这些绘本中选出愿意模仿或想要欣赏的作品进行创作,借鉴他人经验,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3.培养行动力 ,搭建美育桥
        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下,美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成为美术教育的着力点。绘本在美术课堂中就可以给学生无形中爱的教育和熏陶。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绘本《花婆婆》时,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养成热爱自然的思想品格,这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发现蕴含在大自然之中的美丽,从而提升他们的绘画能力。又比如绘本《月亮,生日快乐》、《大猩猩》的冷色调色彩意象,诉说关于孤独意向的美术语言;《菲菲生气了》的大红、橙色、蓝绿色色彩语言,诉说情绪的变化……在这样的绘本中学生感知自然万物,感悟人类情感,学会通过画作表达爱和传播爱。
        三、绘本融入课堂,美术走进生活
        绘本是生活的凝练。绘本作为一种语言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高度总结和凝练,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了绘本,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生活特征。绘本就是美术课堂中一座彩虹桥,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生活,进一步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有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同时,还拥有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成峰,高静.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及具体应用[J].文教资料,2017(31):118-119.
        [2]兰芳杰. 用色彩描绘未来——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求知导刊, 2019, 000(008):81.
        [3] 程晓晓.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 究,2019(18):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