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高昆伦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殊阶段

        高昆伦
        吉林省扶余市士英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都还很小,各方面还有待发育成熟,自制能力差,需要老师的大力引导。小学体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像是一门辅助课程,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任务中得到放松。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虽然它不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它对学生学习的调节和身体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在进行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体能素质迟迟不能得到提高,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能的训练方式未能满足个人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守旧且单一,没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教师的监督方式也较为落后,学生迟迟不能有大的提高,致使学生信心逐渐下降;作为学生的家长也对学生缺乏一定监督。
        一、拟定训练计划,确保科学合理
        对于小学体育课堂的体能训练,就需要一定的训练计划作为支撑和保障。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育大纲,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身体素质情况,为学生拟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首先,学生的体能包括多种要素,比如身体机能、意志力、心智等等,所以只有体育教师制定规范的体能训练内容,才能确保体能训练的质量,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其次,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性的为学生设计一些体能训练活动,实现因材施教的训练原则,确保每一位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并且,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体能、教学资源和条件,为学生设定层次性体能训练目标,让学生能够逐一完成身体的协调性、灵敏度、柔韧性、耐力和速度、力量等训练内容,从而促使学生有计划性的达到体能训练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营造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注意力不够集中、性格活泼好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需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需營造相应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积极性。与初中生相比,小学生对听故事、玩游戏的兴趣比较高,因而教师可依据学生特点营造教学情境,将故事、游戏融入体能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比如:体育教师需指导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划分为多个小组,由两个同学共同合作完成“推小车”游戏。采用“推小车”游戏形式,提升学生上肢力量。教师可采用创设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三、设置分层监督,帮助突破自身瓶颈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监督,巩固学生的现有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体能素质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监督,帮助学生逐步突破自身的瓶颈,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


        在进行体育体能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考核,针对学生以往的学习层次,设定不同的考核机制,同时还可以采用流动分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学习瓶颈。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监督的形式,教师为学生设定训练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的训练成果进行反馈,通过设立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师生之间也应该积极进行交流,学生改进自身的训练方式,提升个人素养。
        四、课堂之外丰富的体能训练
        体育锻炼是长期性的、持久性的,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为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课堂训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自我体能训练意识,所以将体能训练教学拓展到课外活动及社会生活当中,有着显著的应用意义。例如,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个人爱好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锻炼计划,以便于学生在寒假、暑假有计划的实施体能训练,按照计划进行锻炼,假期结束提交一份书面的体育作业。对书面作业进行集体评价,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对学生开展体能训练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课堂体能训练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在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及时沟通不断提高,最终达到自我体能训练的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体育训练的意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锻炼出好的身体,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基础。
        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也是如此。由上文可知,部分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兴趣不够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夠高。因而,体育教师需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及实际身体素质,科学选择教学方式,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网络、新媒体学习多种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达到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目标。
        小学体育课堂的体能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身体素质水平和兴趣喜好,为学生精心设计体能训练内容和活动,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运动需求和训练需要,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有计划性的达到体能训练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的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
        参考文献
        [1]毛东涛.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方式的分析与阐述[J].科普童话,2016(22).
        [2]冯绮虹,张俭荣.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J].田径,2017(6):37-40.
        [3]邓跃林.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措施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