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侧重点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钟磊
[导读]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

        钟磊
        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626000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高校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发展的专业化阶段,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但各自都有彼此的侧重点,成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起着促进性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

        我国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音乐教育就属于美育教育的范畴。从国民教育体系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音乐教育,历经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但有很多学生可能接触不到大学音乐教育阶段,甚至高中音乐教育阶段可能都无法接触到,也有部分学生可能接触到硕士研究生音乐教育阶段,甚至博士研究生音乐教育阶段,但是越往上走,音乐教育阶段越趋向于专业化发展阶段,本文主要研究一体化走下来的从小学到大学的音乐教育阶段之间的关系,不做过大范围的延伸研究,下面从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初中阶段音乐教育、高中阶段音乐教育和高校阶段音乐教育来分析它们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一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重点在于音乐的启蒙教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普遍年纪在6-12岁之间,还未进入青春发育期,不管是在身体发育上,还是在个人认知能力上,都不成熟,思维能力比较弱,认知比较浅显,特别是对抽象事务的学习相对不容易。音乐的学习很多是比较抽象的,这个时期年龄学段的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重点是对音乐的启蒙学习教育,学习简单的音乐理论常识知识、简单的乐理知识、简单的音乐史知识、简单的音符、简单的乐谱、简单的节奏及节奏型、学唱一些简单的旋律、学跳一些肢体培养的舞蹈、学一些有利于动手能力开发的乐器等,通过一些具体的乐器、具体的舞蹈、具体的音乐活动组织形式来辅助学习了解音乐。其中具体的乐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小孩子们从身边日常所见乐器着手教学,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孩子利用身边的物品,变废为宝,制作相对容易的打击类乐器,一样可以辅助小孩子们对节奏及节奏型音乐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根据音乐旋律、节奏型等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有故事情节的音乐活动等,组织小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音乐故事情节的需要,演绎不同的音乐情境,实现音乐的启蒙学习。也可以组织小孩子们参加童声合唱学习,让小孩子们根据自己不同声部的需要进行声乐歌唱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声乐歌唱能力和团结合作协作能力。更开始可以不区分声部,齐唱儿童声乐作品,只需要声音一致即可,进而根据不同音色、音高特点发展声部训练。这一个时期的孩子们,不需要掌握多么深奥的音乐知识,只需要通过音乐教育的启蒙,用孩子们更快乐、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感、美的感受传到给孩子们即可,能让孩子们了解到基本基础的音乐知识,对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形成美好的向往就达到了音乐的启蒙作用。
        二是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重点在于音乐的欣赏教育。
        初中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2-16岁之间,刚刚进入青春发育期,思想发展比较前卫,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强,叛逆期也开始出现,身体各项指标在这一时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音色也开始变化系那个成人化发展,但思想依然比较单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未形成,考虑问题依然缺乏理性思维,感性思维已经比较活跃,对音乐带来的美感开始学着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初中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在接受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音乐的欣赏教育,也就是音乐欣赏课程的教育学习。

欣赏是什么,就是人对某一事物而言,享受其美好的一面,领略此物其中的情趣美。这一阶段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就要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教育的学习,了解其中的优美、壮美、凄美等,逐步培养美感教育,这个时期不需要让他们去理性的分辨是否真的美,是否只有某种美的感觉,就好比欣赏一朵鲜艳盛开的花,一处美丽的风景一样,对音乐的欣赏也是一样的。通过欣赏壮美的红色音乐,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欣赏优美的山河音乐,产生对国家大美山河的赞美和感慨;通过欣赏凄美的音乐,产生对旧社会人民群众疾苦的同情和爱怜。通过欣赏不同音乐形式的美,激发个人审美视觉、听觉,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不断丰富个人情感感受,陶冶个人情操,通过音乐的欣赏教育,让这一阶段时期的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未来学习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
        三是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重点在于音乐的鉴赏教育。   
        高中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7-19岁之间,这个时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而且除了心理成熟度以外,身体的各项指标基本发育成熟,已经进入了成年人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对外界事物开始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思考发展,不全是觉得老师或者家长说的教的什么是好就是好,什么是坏就是坏,开始逐渐用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去尝试着思考问题,而且这一时期性格最容易叛逆。这个时期的学生度音乐的教育已经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音乐欣赏教育转化为以理性思维为主的音乐鉴赏教育。鉴赏和欣赏是有所不同的,欣赏是对一种事物、感觉美的感受,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而鉴赏则是以理性思维为主,在欣赏一件事物美的方面的同时,可以理性的思考它是否存在有缺点和问题,思考它为什么是美得,主要体现在哪种美感,为什么是这种美而不是另外一种美等等。欣赏和鉴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就像一位美学家说的那样:你会去欣赏一个干净的小池塘,因为坐在边上可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喝着茶享受生活。但你会去欣赏一个小小的臭水沟吗?肯定无人会去欣赏一个小小的臭水沟,但是却可以鉴赏一个小小的臭水沟,可以用矛盾分析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它虽然很臭,但是它也有好的一面、对人们有益的一面,比如它如果灌溉庄稼的话,就会比干净的水更肥沃,更有养料,如果种植莲藕,就可以生长的更旺盛,盛开更美的花朵,产出更多莲藕供人们享用,这段话就是对欣赏与鉴赏最好的诠释。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就会以鉴赏教育为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理性的去思考音乐的美,去思考不同的音乐带给人不同美的感受,带给人的启发和对世界、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音乐鉴赏教育让学生更能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获得美的感受,就算悲伤也是另外一种美,逐步实现美育的目的。     
        四是高校阶段的音乐教育重点在于音乐的专业化教育。
        这个阶段时期的学生已经成人,大多数年龄都在20岁以上,能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受教育和学习,在一定范围内,也相对来说算是佼佼者,身体指标、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完全形成。已经进入学校和社会的交接阶段,一方面是学校的学生,一方面也是社会人,与社会接触面越来越广。如果这个阶段选择的仍然是音乐专业的学习,那就是所谓的音乐专业学生了,所从事的学习已经和中小学时代有所不同,从全面广泛学科学习发展为更专业更精准的学科学习了,也是社会“一专多能型人才”发展的需要。经历了多年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对音乐的基本理论、常识等音乐知识已经相对比较了解和熟悉,音乐素养方面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开始转向音乐单列学科专业化方面发展。这个时期是否能够得到更好更专业的发展,和中小学所受的音乐教育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小学时期如果所受的音乐教育良好,在这个时期就相对比较轻松,而且更容易实现突破,如果中小学时期所有的音乐教育不好或者没有接受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这个时期音乐专业化的学习就会显得没有功底,进步比较慢。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不管是个人,还是音乐教师,就要站在为学生未来工作就业负责的角度重新思考学生的专业,擅长声乐还是擅长钢琴,擅长理论还是擅长小乐器等,音乐欣赏、音乐鉴赏仅仅成为了一门加强音乐素养的科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特长,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化成长之路才是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