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性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王春芹
[导读]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不断创新,

        王春芹
        海南省屯昌县枫木镇枫木中心小学  571627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不断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融入更多样化的新鲜元素,不断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更感兴趣的元素和教学环节,让学生得以深入探究信息技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在信息领域知识学习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多元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教学案例提出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创新;小学生;
        信息技术是一项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相互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还要及时跟进实践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相较于理论知识而言实践练习的实效性更为重要,有时学生虽然叫不出专业名词或专业术语,但却能顺利完成任务操作不影响最终的应用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在理论和实践部分都进行创新,切勿因过度重视讲解方面的创新而忽视了学生实践练习的过程。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一)依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延伸,由于小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了解甚少,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需尤为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过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知基础,不需太过深奥,只是将基本的原理和一些常见的操作方法传授给每一名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专业性的信息技术知识,重在培养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延伸太多课外知识内容,依托教材中所提及的知识点就已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和部分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
        在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托教材内容,将更多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在原有教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更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去调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对信息技术知识感兴趣有探索欲。
        (二)优化辅助性工具,促进师生互动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借助一些辅助性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1],比如:图片教具、教学模型、多媒体教学展示等。辅助性工具也是当前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和优化辅助性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辅助性工具的使用一直都是教师根据自身教学进度进行选用,并没有十分规范的使用计划或规则。一些不当的使用方法不仅不能为小雪儿信息技术课堂锦上添花,反而还会起负面作用。以多媒体教学滥用为例,部分教师看中了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氛围好,深受学生喜欢的特点,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加持都坚持使用。多媒体手段滥用容易导致学生对多媒体素材产生依赖心理,一旦回归课本文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幅下降,甚至部分学生还会误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枯燥无聊,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科学使用辅助性工具,以充分发挥出辅助性工具的教学优势。在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辅助性工具的使用方式上进行改动,让辅助性工具不再只是教师们的专属。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能够在除常规课程外有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和话题,有效促进师生互动,从而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开展小组互助式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专业性比较强,涵盖了许多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部分学生只是平日里喜欢用计算机打游戏虽然多少都会接触一些计算机知识但并不专业。当教师讲解计算机课程的相关内容时,学生们面对熟悉却又陌生的知识点,往往容易出现混淆或记忆不清的情况。开展小组互助式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理解专业性强较为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在讲解《认识Scratch》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们四人一组自行探究Scratch界面都有哪些组成部分,以小组互助形式初步认识这款软件所提供的主要功能模块。教师通过学生小组得到的结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后续的教学安排。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和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相较于直截了当地将Scratch界面和功能是什么灌输给这些孩子们而言,由学生们先思考探索再学习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Scratch相关知识内容。选择小组互助式课堂教学也是为了降低学生自行探究时遇到困难的几率,学生间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学习兴趣,让信息技术更为深入人心。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辅工具使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3]。但大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时一般以教师使用居多,学生多数情况下是作为观看者,参与互动的机会并不太多。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这样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消化与掌握[4]。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其参与者和主导者不应只限于教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机会。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又为学生增加了实践练习机会,从而达到优化教辅工具使用情况的目的,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认识Arduino》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制作教学课件时预留出一部分课程内容作为学生本堂课程学习的一项小任务,比如: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绘制成一幅图片、分析Arduino独有的优势有哪些、不同型号的Arduino控制器的图片等。学生通过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实践摸索等方式去为教师收集空白部分的知识内容,既能够提前预习相关课程内容又在实践中增进理解,最终与教师共同完成一堂信息技术课程课件的制作。这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举办一次,让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师制作课件的过程之中。当学生们看着自己与教师共同完成的课件在课堂上被播放出来的时候,学生内心会感受到喜悦和成就感,并在过程中体会到作为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时的思路和设计课堂问题的方法。让多媒体教学这一教辅工具不再只是教师的专属工具,提高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记忆信息技术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还需教师用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积极创新,依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多增添新的元素和改变。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活动当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紧密融合。提高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构建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梅崇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方法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45.
        [2]王俊英.与时俱进谋创新——浅谈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灵活应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09):89.
        [3]丁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分析[J].北方文学,2018(21):147.
        [4]成俐.新课程标准下创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对策[J].考试周刊,2017(A5):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