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与写作交融教学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田惠琨
[导读] 阅读与写作互为依托、互相促进

        田惠琨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梧台小学  
        摘要:阅读与写作互为依托、互相促进,阅读属于知识与信息的输入过程,而写作是输出信息的过程,不管是在哪一个教学阶段,教师都应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效果,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本文结合小学教学实践,对阅读与写作交融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阅读与写作;交融;途径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直接体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阅读是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写作是输出信息、展示自我、创新创作的过程,只有加强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才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每教学一篇课文之前,教师会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就开始讲解,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新课文的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可见,读写一体化教学并不是让学生一味读书,而是要求学生用大脑进行记忆,用情感进行体会,对课文的深层含义进行了解。例如,在教《爬山虎的脚》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勾岀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让学生带着目标读书,还可以给学生预留几个问题,如“爬山虎有怎样的特征?生活中你见过爬山虎吗?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有哪些?从中学到了怎样的品质?”等,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引导学生阅读与探究的风向标,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走进爬山虎的世界,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但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会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对接下来的课堂讲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善于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
        在阅读小学教材时,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文章结构,从而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
        1.仔细推敲开头和结尾,加强写作方法的渗透开头和结尾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文章必然有好的开头和结尾,这样才能确保文章结构的完整,并深深吸引读者的眼球。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与结尾,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范文加以教学,给学生渗透优秀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感受这些写作技巧在课文中所起到的作用。
        2.用心揣摩构段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为人民服务》这一课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如总分式、递进式等,然后要求学生围绕“电脑游戏的利与弊”这一话题展开习作,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构段能力。
        3.精心研读写作的顺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一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往往会帮助读者理清思路,让人产生条理清晰之感。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在这一过程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在教《山雨》一课时,除了指导学生领悟山雨的奇丽,还应引导学生注意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雨前、雨中、雨后。然后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一篇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阅读仿写相互结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朗读与仿写有机结合在一起,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一开始无法准确把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此时可以让学生从仿写练习开始,逐渐掌握别人的写作方法,正所谓,“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后,再正式开始写作练习,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实现朗读与仿写的有机结合,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仿写训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通过仿写,最终达到能力迁移的效果。
        1.句子仿写
        这是初级的仿写练习,从课文中挑出优美的语句,如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比喻句等,让学生根据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各种修辞方法,并灵活运用。例如,在朗读《桂林山水》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句不但运用了排比,还运用了拟人手法,所以应要求学生在仿写时,也要在一个句子中同时用到两种修辞方法;再如,在教《大瀑布的葬礼》时,标题“大瀑布的葬礼”就是一种典型的拟人手法,教师应先讲解拟人手法的特点与应用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呈现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修辞方法。
        2.段落仿写
        当学生充分掌握课文的思想情感与修辞用法之后,可以运用段落仿写的方式加强写作训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段落中的描写规律,并深入体会描写方法及顺序,掌握正确的描写次序。
        3.鼓励扩写
        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续写或扩写,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加强续写与扩写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拔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帮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积累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并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久而久之,就会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让学生在写作时不再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在下笔时自然会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阅读种类,而是要广泛涉猎各种健康读物,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所以应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书籍报刊,如童话类、故事类、新闻类、小说类、名人传记等。只有让学生广泛阅读,不断积累阅读资源,才能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总之,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多,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精神世界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写作文的时候灵感会更多。
参考文献:
[1]谢淑茗?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⑴.
[2]高庆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1,(9).
[3]鲁伟红?新课标,新阅读,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