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喜东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大干中学 353206
摘 要: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它以相关知识为载体,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并相应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同时提出了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优化;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高;农村学生;道德素养
一、农村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
1、目前,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由于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一部分学生受到不健康思想的影响,道德品质呈现明显滑坡。农村初中生的价值观不清晰,思想较为混乱。农民受小农经济的影响与制约,存在注重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小农经济思想,一方面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时受传统封建的陋习影响,思想碰撞与冲击较为明显,这些对农村青少年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农村初中生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心理特征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的发展特征,价值观念较为模糊,思想状态比较混乱。
2、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充分或者不到位的现象。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与城市相比而言,农村社会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重视力度不够,许多农村家长更多的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农村家长本身的思想教育程度不高,使得农村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加之农村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不少农村中学生存在着道德错觉,社会公德意识与责任意识缺失,价值判断标准失真,自我约束能力与调控能力较差,对于家庭以及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有效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而且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水平,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立乐学情景,调动学习动力
情景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我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做到:选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家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际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概念、原理、思想体系感到枯燥无味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实践证明,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学习情景,才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感觉和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情感,兴趣盎然地走进课堂。现行的中学思想品德教材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体现与学生的对话关系。如人教版课本中的“新学校、新同学”、“感悟青春”、“自我新形象”、“我爱我家”等都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而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些设置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客观依据。当然,教师还可以设置与农村相关的教学情景,如“两免一补我受益”、“远程教育助我学”、“工厂走进我们村”等,让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走进现实生活,从而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借助“案例法”,提高自主认识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质。例如,在教学《诚信是金》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下面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一个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各个学科的成绩都非常优秀,但在求职过程中却屡屡被拒绝,原因是他在坐公车时被抓过三次逃票。”引导学生对该案例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而且对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辩论式”教学,获得真实感受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坚强意志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从小抓起,从小就对学生的坚强意志进行磨砺,这对学生一生都有重大的意义。意志力坚强的人能够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在挫折来临时他们不会畏惧更不会退缩,而是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发愤努力最终运用智慧战胜挫摘取得胜利这枚果实。例如,在教学《挫折面前也从容》时,我选择了“辩论式”教学模式,首先,我明确辩论的主题,即:“挫折对正处在塑造期的学生来说是好还是坏”,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来重拾自己的辩论观点,这样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而且对学生坚强意志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挫折对于弱者而言是万丈深渊,但对于强者而言是进步的阶梯,通过辩论的形式,学生实际的参与和切身的真实感受,有助于学生从容地面对并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未来的挑战。
(四) 巧妙使用讨论法,师生达成共识
先由教师提出学生生活中和教学相关的问题,或者学生关注的相关话题,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譬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一课的第一课时《关爱他人》的教学中,设计了老人过马路时,不小心跌倒在地,大家遇上了,到底应不应该扶起来?(因为在类似问题中,曾经出现扶人的两位小朋友遭遇到老人家属的讹诈)学生积极讨论,那样的事件只是偶然发生,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达成共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关爱他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 深入实际生活,选用体验教学法
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节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交通警察、路人、司机三种角色,分别设置了路人随意横穿马路、司机闯红灯以及警察维持交通秩序三种情形,在此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交通警察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践行者。学生通过本次体验,亲自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一旦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就会一团糟。
(六) 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达到预期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这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解了计算机发展历史,介绍了网络的定义,学生明白了网络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网络改变了世界。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网络是把双刃剑,如:网络谣言,沉迷网络,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如何健康上网,杜绝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不健康网站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件。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道德素质水平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少兰。定好基调,把握旋律——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姚宏。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D]。辽宁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