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钦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摘要:基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积极转变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提高其有效性的具体路径,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较强,学生可通过计算机完成教材知识的学习。但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期间仍存在教学效果偏低的情况,要想不断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以优化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全面培养。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路径十分有必要。
一、对学生兴趣多加培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将学生作为主体,突出实践操作的核心作用,致力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对教学结构加以优化,使学生内在潜力被有效挖掘,并且自主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1]。而所谓的学习兴趣则是学生以学习需求为基础所表现的认知倾向,同样也是对课程高效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期间,应向学生讲解计算机产生与发展,并介绍其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常识等,对比国内外计算机技术,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作用,使其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而在教学初期,教师应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也可组织有关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二、归还学生自主权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而在教学期间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很难使其学习积极性被调动[2]。为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助参与,发挥其主导作用,而教师则在其中发挥引导、组织、控制和促进的作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归还学生的自主权,具体指的就是基于教师指导,学生能够自觉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针对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和想法。若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手段,即可充分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参与作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知识,同时利于积极课堂氛围的创设,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而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控。而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诸多,教师可结合内容与课型的差异,采用生问生答与生问师答的方式,确保师生与生生间更好地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与能力,以免学生形成侥幸心理,使其切实感受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乐趣与成就感[3]。在对“保存文件”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文章保存至默认文件夹当中。但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即可向学生介绍文件夹这一概念和具体操作,并要求学生创建自己文件夹,在其中保存文件。
三、依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解决问题
从表层分析就是要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而深层分析则是探索问题解决手段。为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对任务设置期间,要对任务难度与层次给予必要关注,要避免盲目自大,也不应提出过多且过重的学习任务,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学习任务设计中要保证灵活,确保其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4]。
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应强调完成任务后的评价作用。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以及应用的熟练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生生间的写作能力等,均需开展相应评价,使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被激发,增强其实现目标的想法。
四、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被激发。
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趣味情境、问题情境或者是成功情境等。在对Excel应用软件学习的过程中,数据统计教学期间,教师即可告知学生需帮助教务处教师对本周校内教师出勤情况进行统计。此学习任务和学生生活存在直接关联,而学生也具有对教师表现情况进行了解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对明显,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学习情境。学生在对Word应用软件学习的时候,则可选用实例引发的方法,要求学生对之前几届学生对此软件运用后所制作的优秀作品进行观看,并形成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意愿,使其学习热情得以激发[5]。在对PowerPoint应用软件学习的过程中,以超级链接为例,教师即可运用此知识自主制作管道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玩管道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如果鼠标与管壁接触即提示游戏失败或者是再来一次。如果成功则会显示出你真棒的字样。而学生在玩过游戏后,教师即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游戏的制作方法。此时,学生会对课堂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更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五、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也逐渐成为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为此,能够在短时间内筛选并获取信息,并且完成信息的加工处理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成员所必备的素养,同样也是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
首先,获取信息能力。学生应结合学习需求自主发现信息,借助互联网、报纸、电视与书籍等多种媒体,亦或是深入调查与参观,对所需信息进行收集。
其次,分析信息能力。对于所获取的信息能够筛选,并对所需信息进行鉴别,能够对其可信度做出判断,并科学分类有价值的信息。
再次,加工信息能力。能够综合各渠道所获取的同类型信息,并与既有知识相结合,经整理与存储后向其他人传递。
最后,利用信息能力。对所掌握信息予以充分利用,通过信息技术亦或是其他方式对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6]。
六、注重课堂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十分重要。而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属于前沿性学科,因而在教学中应践行以学生为本的基础原则,构建更加合理化且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手段。
新课标对评价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关注,同样要对学生更多潜能予以挖掘,对学生发展需求形成深入了解,使学生在帮助下能够正确认知自我,不断增强自信心。将评价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属于技能课,更注重学生亲自体验与实践。为此,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将重点集中于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并非仅强调作业结果的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但课堂教学仍存在一定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且教学问题诸多。为此,应充分参考新课程改革理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引导之下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以上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路径展开了深入分析,以确保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储备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梁治国.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 国际援助,2020(4):121-122.
[2]普琼次仁. 试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20(18):101.
[3]尼玛平措. 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 中华志愿者,2020(3):107.
[4]代汉香. 关于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 中外交流,2020,27(24):223.
[5]王建龙.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 速读(下旬),2020(9):38.
[6]许声强. 巧用分层教学,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 赤子,20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