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
义乌市北苑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内容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校教育指明方向。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仁爱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仁爱之心的途径。在学校课程开发遇到三大难题时,学校坚持通过各种努力,提出培养“有自信、有智慧、有同情心、有仁爱心”的四有少年,打造“温暖、灵动、和谐、公平”的仁爱课堂。以仁爱课程为载体,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研究,最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仁爱课程,以此营造良好的仁爱校园氛围,培育学生仁爱之心,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立德树人 农村小学 仁爱课程
一、仁爱课程开发的“三意”
一意:仁爱课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仁爱课程的开发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积淀“仁爱文化,奠定人生根基”的仁爱校园主题。各个年级学生都能在仁爱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仁爱”思想的滋养,成为具有优良品德和民族精神的社会接班人。
二意:仁爱课程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传播仁爱思想应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提倡着重体现“仁者爱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等基本思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理解和信任学生,肯定和重视学生的潜能。仁爱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对教师“仁爱思想”的传播和引领。仁爱课程的开发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三意:仁爱课程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自2016年以来,在传承圣人与前人高僧的优良品格的指引下,我校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传统优势,确立了以“仁爱”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近几年来,我校对“仁爱校园文化”的奠基初见端倪,不管是从环境物质建设上,还是从人文礼仪精神中都可窥见一斑。学校已经形成了“仁爱校园”的文化特色,有了仁爱课程的支撑,学校内涵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二、仁爱课程开发的过程
(一)情景分析
包括明晰学校发展方向、学校文化品牌制定、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等等。
(二)确定方案
包括确定仁爱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纲要等。?
1.仁爱课程总体目标
⑴以课程学习为契机,灌输仁爱思想,改变学生生活、习惯、学习状态,改变校园氛围。
⑵以仁爱教材为主体,生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拓展课程。
⑶以活动为载体,在校园里洋溢仁爱文化思想。
⑷以仁爱为中心,践行仁爱教育校园品牌文化。
2.各个年级仁爱课程目标构成
(三)编写教材
在确立各年级学习目标后,学校成立了《仁爱文化》系列教材编写小组,以校长宋建军为组长,教导主任陈园为副组长,分别以“礼仪、孝悌、诚信、智慧、仁义”等为核心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编写了一整套完整的《仁爱读本》。《仁爱读本》包含六个部分:一年级“绘本篇”、 二年级“礼仪篇”、 三年级“孝悌篇”、四年级“诚信篇”、五年级“智慧篇”、六年级“仁义篇”。每一个部分都安排了与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绘本篇》精心挑选了15个绘本故事并推荐阅读6个绘本故事,重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常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礼仪篇》安排了《儿歌童谣》、《弟子规》、《三字经》、《快乐阅读》等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重在培养二年级学生做一个懂礼仪、讲礼貌的文明学生;《孝悌篇》则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古诗内容的学习,重在培养三年级学生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的良好品质;“诚信篇” 新增了《论语》《小古文》等内容,重在培养四年级学生讲诚信的美好品质;《智慧篇》有六个学习单元,重在启迪五年级学生的智慧;《仁义篇》在五年级学习基础上增加了《大学》和《中庸》的内容,让他们能够成为有仁义之心的君子少年,更加自信、从容地步入初中的学习中去,为他们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制定课程表
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一二年级为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三到六年级为每周主题班会课、校本课,专门学习仁爱课程。
三、仁爱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
仁爱课程教学的实施,我校创新性地形成了“两课两活动”的模式:“两课”是指每周安排两节课的仁爱读本学习时间,一二年级为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三到六年级为每周主题班会课、校本课;“两活动”是指社团活动和节假日活动,社团活动课我们有丰富的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仁爱针织课、仁爱剪纸课、仁爱种植课、仁爱舞蹈课、仁爱武术课、阳光排球课等。节假日,我们也会创新作业形式,分年级设置多样的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实践。
(一)课内学科渗透
我校的“仁爱”课程实行分段式教学,主要是让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接受仁爱教育。
1.实施仁爱课程教育,学仁爱
⑴常规教学
以 “绘本篇”为例,一年级仁爱绘本阅读课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课,由楼丹青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引导孩子在绘本学习中受到仁爱教育,培养仁爱学生。楼老师的绘本教学设计总是能够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小鸡鸡的故事》为例,楼老师的教学设计了四大板块: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认识“小鸡鸡”、 学习生殖器官卫生知识、认识“私密部位”,保护“私密部位”。四个板块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结合视频《我从哪里来》、《认识我的身体》、《我的身体权利》,牢牢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爱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
⑵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
我校成立了由所有语文老师和数学、综合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仁爱文化教研组,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有主题、有记录、有反思,学生有兴趣,教师有收获。
2.打造仁爱温度课堂,享仁爱
自学校提出仁爱办学特色以来,我们就开始积极打造“温暖、灵动、和谐、公平”的仁爱课堂,即我们的课堂是有温度的,在课堂里,老师的爱是有温度的,
像和风,如细雨,更如那初晨的阳光,滋养着孩子们成长。在课堂里,孩子的思维也是有温度的。他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碰撞出一朵又一朵绚烂的火花。
3.举办多种仁爱活动,颂仁爱
⑴仁爱排球节
通过排球特色文化践行仁爱教育,培养真善美、自然和谐发展的幸福人,培育师生勇于拼搏、善于协作、富有个性、好学力行的优良品质是我校排球特色课程的宗旨。阳光排球课程内容包括排球文化教学、排球基础教学、排球竞赛交流活动、排球大课间活动四大部,通过排球基本技能教学向学生传授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⑵仁爱绘本节
学校以读书节为契机,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塑造高尚心灵。活动主要分为“我来读绘本” 展演、跳蚤书市欢乐汇等部分。学生通过整理,将自己留下的绘本阅读痕迹编撰成一本本文集,并与同学分享读书的快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⑶经典诵读日
在学校仁爱文化课程实施以来,每日清晨便能听见各班教室传来阵阵明朗的诵读声。为了强化学习效果,每年元旦前夕,我们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中我们诵读《仁爱读本》当中的圣贤语录,反响强烈。
四、仁爱课程的评价
1.仁爱励币
围绕 “仁爱”课程的开设,学校开设了“仁爱银行”。仿照银行运行形式,将银行运作理念引入学生成长教育中,通过成长仁爱励币支出与收入,贷款与偿还等积累仁爱励币,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定量相结合。
“仁爱币”发放细则:学校大队部统一发放给各班。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常规部分。各班每学期分到“500元仁爱币”;第二部分为奖励部分: “仁爱班级”奖励五十元,学校主题活动(排球节、运动会、经典诵读比武、啦啦操展示、才艺展示、元旦汇演等)获奖,一等奖40元,二等奖30元,三等奖10元。班级奖励根据《仁爱币发放奖励办法》发放,学生将获得的“仁爱币”统一存入“仁爱银行”个人账户。
2.仁爱当铺
为让学生们将“财富”用到实处,学校委任“仁爱银行”工作人员定期开设“仁爱当铺”,学生可以用积攒来的仁爱币在“仁爱当铺”兑换喜欢的书籍、物品等。
3.仁爱之星
给存款数额在班级前三并且符合“仁爱之星”评价标准的学生授予班级“仁爱之星”称号,评为班级“仁爱之星”次数最多的学生获评校级“仁爱之星”。
4.仁爱班级
每学期,学校将存于“仁爱银行”各班仁爱币的人均值作为评选“仁爱班级”其中一项标准,并根据学校《仁爱班级评定细则》评选出 “仁爱班级”。
五、仁爱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创设
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环境作为“隐形课程”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冷冰冰的景物原本无情,但我们为之设立了“有温度,会说话”的环境。让校园环境“无声胜有声”,将知礼、明孝、爱人、宽容、诚信、忠义等“仁爱”思想融入校园的环境建设中,印在眼里,渗透在每位师生的心中。
“仁爱六景”第一景:谨言廊
谨言廊位于教学楼与食堂通道口的楼梯两旁,意在提醒师生要知礼,谨记圣人教诲,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并做到“日省吾身”。醒目的《弟子规》总叙更能让师生与圣人隔空“对话”。
“仁爱六景”第二景:文化柱
仁爱文化柱分别挂有 “仁爱”小故事,意在提醒师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让仁爱播撒在校园,让墙柱会说话,开展“手绘仁爱小故事”竞赛,将评选出的优秀手绘作品挂于综合楼9个柱子上,形成仁爱文化柱,促使学生在来往中体会知礼、明孝、爱人、宽容、诚信、善思等“仁爱”思想。
“仁爱六景”第三景:玻璃道
玻璃道的搭建,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阳光倾洒,光影交错,这是在晴朗之际它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幻化外衣,遮风挡雨,这是阴雨之时它带给我们的沁脾暖意,焕发人心,彰显仁爱。
“仁爱六景”第四景:笔墨台
在综合楼前留空之处开设了“笔墨台”,以水为墨,以墙为贴,师生可在休息间在此临摹或创作书法,成为修生养性的场所。
“仁爱六景”第五景:双林吧
“双林书吧”取名自与我校毗邻的双林寺景区,双林寺开创者傅大仕极为推崇夫子之仁爱思想,以“格物、致知、忠诚、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将“有容乃大”的宽容之心看作为修身养性的基础。而书籍内知识与容量如同浩瀚之星海,海纳百川。
“仁爱六景”第六景:童班世界
“童班世界”,亦为“同班世界”,是每个班为了学生们更好更健康的成长而专门制定的适合本班的班级文化,为“同班”这个小世界创造了“童班”世界。其寓意是同班同学共同打造快乐学习的天地,在小集体中健康幸福地成长。班级是学生们所处的最小型社会,在这个集体中他们不仅共同学习,还需要不断与伙伴们交流、共事。
校园以“仁爱”为核心,以仁爱课程作为载体,逐步推进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学校加大投入,图书室、阅览室逐渐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夯实“仁爱”教育。学校的仁爱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逐渐形成以“仁爱”为主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成为一种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