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英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教学改革思想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显示学生的主体位置。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中的成果,让学生增强主动性。教师构建趣味课堂,营造互动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能够了解不同的英语知识,加深在课堂学习中的体会,奠定课堂知识学习发展的基础。以教学形式的改变,让学生能够增强主动性。课堂中教师通过趣味课堂彰显英语学科的学习魅力,激发学生的无限激情,确保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形成。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趣味小学英语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趣味;小学英语;构建策略;课堂;分析
前言:教师要积极在课堂中彰显出英语教学的特色性。在学生视角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基于学生的能力、视角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指引环节,能够推动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热情的不断提升。教师还要保证透彻讲解知识,增强学生的动力,让学生在探索尝试中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鞭策课堂教学综合成果的无限提升,彰显出教学的独特魅力,贴近教学实际,确保学生更加高质量的完成知识学习。
一、结合多媒体,构建趣味英语课堂
多媒体与英语课堂的融合会在图片和视频视角上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会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环节的多元化;会推动学生学习时效性和积极性的无限提升。教师创建以多媒体为基础的英语课堂会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会趣味式的英语学习方法,会对其整体发展构建基础,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1]。
例如:在“At the zoo”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做媒体方法,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小动物、展示其特征。如:“Long ears - rabbit; Ferocious - tiger; Black and white - Panda.”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形成积极性。此时,教师借助不同的英语单词完成上述动物名称的表述教学。学生能够在趣味性、多元化的图片视角下和视频环境中完成单词的学习,会奠定其英语学习的基础;也会为其日后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和探索构建前提条件。
二、结合教学情境,构建趣味英语课堂
教学情境的创设会构建趣味性的英语课堂,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能力和理解能力。以教学情境为基调让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尝试。在不断的情境创设中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以教学情境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完善课堂中的指引成果会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2]。
例如:在“Meet my family”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将家庭成员中不同人的不同性格特征、外形特征演绎出来,以此构建趣味化英语课堂。此时,完成本堂课中的重点知识教学,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sonnel in the sitcom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征相贴近,会推动课堂中整体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更加高效理解英语知识。
三、结合游戏形式,构建趣味英语课堂
游戏符合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天性。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要实现构建趣味英语课堂教学环节的目标,可以通过游戏方法贴切于学生的学习喜好,让学生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以游戏与英语课堂的融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能够不断形成想象力、创造力,形成无限探索激情[3]。
例如:在“At the farm”的教学中,游戏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本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首先,基础知识讲解结束时让两组学生回答有关基础知识的习题形式,Two points for correct answer and one point for wrong answer;难点知识教学,让学生以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形式完成知识点的记忆,Three points can be added for excellent performance。以两组学生的表现教师检验其学习成果,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趣味。
结语: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尝试游戏、多媒体、教学情境三种不同的方式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也会摆脱传统教学的枯燥性、乏味性,让学生乐于竞争主动学习,奠定优质的学习基础。切合时代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在综合探索中获取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的意识。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的特色,考虑到教学基本方向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尝试运用不同方法会推动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的提升,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画.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趣味性策略研究——以“牛津英语(上海版)3B M3 U3 Seasons”为例[J].英语广场,2020(04):112-113.
[2]郁娇.“绘”声“绘”色:延伸英语课堂的无穷美景——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67.
[3]沈琳.携趣味绘本 拓学习之路——核心素养培育视野下小学英语教学中绘本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