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嘉琳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朝晖实验学校 315000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作文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教学任务。针对小学高段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现状,对教学难点进行总结,并对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难点;教学对策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高段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思路的转变,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方式,通过一些新兴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要主动发挥出自我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取其长,补己短,吸收课堂的精华,多参与语文课外活动,多涉猎课外读物,以此来提高自己对写作的兴趣。
一、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难点
1.小学生方面
1.1小学生缺少写作兴趣
在长期对小学语文作文学习过程中,由于语文词汇量不足和情感表述不完善等多种消极因素共同影响,学生作文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程度挫伤。小学生对知识探求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兴趣,一旦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满足,对事物学习动力就会减弱,导致学而无果。小学生作文学习兴趣受挫直接导致在作文写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写作训练的成效就十分的不理想,学生也很难高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1.2小学生写作内容相对单一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大量反馈,缺少丰富的生活阅历、写作素材不充分也是造成学生写作兴趣较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大多数家长都更注重孩子考试成绩的提高,在假期中时常约束学生的自由玩耍,恨不得让孩子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运用在学习当中,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加严重,学生缺少实际经验,写作过程中觉得无从下手。将日记写作作为例子,因为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基本上相似,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写,因此写出来的日记大多千篇一律,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繁琐事情的流水账,达不到锻炼学生写作水平的目标。
1.3学生主观上有畏难情绪
作文教学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现在学生很小就开始学习语文,所以,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作文写作有所涉猎,小学生年龄小,没有很深刻的生活阅历,在知识结构上也不是很健全,导致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偏差,对写作有畏难心理也是很正常的。而且还因为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没有经验,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这对教和学的双方都有制约,对教学的效果有严重的阻碍。
2.教师教学策略方面
2.1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在进行教学时往往给学生一些固定的作文写作模板,让学生按照模板来写作便可获得可观的分数。但是教师忽略了一个问题,写作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如果急于求成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模板进行生搬硬套,那么只会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热情。而且,教师在进行题目布置的时候,内容范围和作文的字数上面有一定的限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硬性的要求会造成学生写作时“磨洋工”,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例如,过于要求字数的话,学生写一些夹叙夹议的文章时,在作文起始总是写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到后面要进行情节描写的时候,学生就会一笔带过,他们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只是注重写作的数量,教师对学生硬性的要求养成了学生码字的习惯。有时候可以看到学生的写作就是流水账,没有任何的重点,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任何的提升,也让学生对写作更加反感。
2.2重视模仿,轻视教育
创造是进行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总是以模仿为主,很多学生自己有自己的写作模板,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的,没有任何的新意,也没有任何的毛病,教师有时候会对作文中的经典例子进行强调,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盲从的心理来进行学习,对于例子的使用也是那几个固定的,没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学生想要把他们自己要写的话扭转到他们比较熟悉的写作方式和方法上面,比如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他们只是知道教师让他们背过母亲的文章,就开始往母亲的方面引。写作是要做到有感而发的,所以,在进行写作的时候要训练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二、小学高段作文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维护,一旦学习兴趣减弱,会对小学教育产生一定程度影响。通过重新树立小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作文写作的进步发展。在课堂上应注重对学生作文兴趣激发,通过对作文要求进行改进,将作文写作特点进行生动描述,还可以增加课堂情境还原,让同学切身感受情境中情感表现,同时调动起学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有效保证作文高效完成。在对作文写作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还可以先通过对学生思想内容进行交流,在互动学习间促进思维模式完善,增强对作文的情感把握,使得作文过程中情感表述有迹可循,以此方式保证学生对作文长期稳定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对一个植物进行描述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收集一些有关于植物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植物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植物的特性,当植物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牢牢地吸引,再让同学们进行思考,然后写作,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拓展素材积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
一是强化生活体验,积累丰富的素材。素材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鼓励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去观察周边的人和物,为写作增加灵感和素材。二是培养观察能力,掌握观察方法。素材的积累离不开观察和思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正面观察,侧面观察等角度观察去感受事物变化和发展,并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记录。三是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写作离不开阅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以及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形式去阅读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也是写作技巧的积累过程。四是多练笔,鼓励学生写作。写作是一种习惯,作文写作来源于一次次的记录和积累,所以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多练笔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要鼓励他们坚持写日子,保持写作习惯,这既是练习写作的过程,也是思想总结的过程,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3.创新作文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写作
创新作文评价,多采取精批细改的形式,保证批改质量。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重视和肯定,所以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要针对重要的作文写作进行精批细改,或者面对面修改,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写作动力。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各不相同,在评价上尽量减少量化评分,这样不仅能够维护学生的尊严,还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写作。
三、结语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口头训练入手,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黎明.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18):206-206
[2]任建忠.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4):336-337,354.
[3]汤冬兰.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策略漫谈[J].新课程(小学),201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