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感恩之心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唐银帆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接地气、重素质

        唐银帆
        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小学 315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接地气、重素质,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核心主题之一,拥有知识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感恩、学会成长也是教育不能忽视的责任。本文以小学劳动教育为例,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希望对小学劳动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发挥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感恩培养
一、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感恩之心价值剖析
        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他们懂劳动、爱劳动、践行劳动的能力,让他们感受什么是不忘本,什么是自给自足,什么是奉献与辛苦。这是一种良好的思想教育路径,爱劳动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应当从小学生抓起,让他们从最初、最懵懂的年级感悟劳动、感悟成长。因而本文认为在此环节融入感恩之心的培养价值如下:
        第一,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知识储备、道德素养决定了整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因而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康关系到他们日后为祖国奉献的能力,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可以让他们的人格塑造更加健全、更加有水准,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培育奠定基础。
        第二,有利于发挥劳动教育价值。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之后十分重视的环节,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之余感受更多生活原本的东西是教育的闪光点,随着当前溺爱孩子的现象日益严重,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饭来伸手,不知道如何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国家,对于为了我们新生活奉献的烈士更是缺乏感情与理解。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可以扩宽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深度。二、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感恩之心的路径研究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价值比较大,因而需要研发更多高效、科学的培养路径,从而让小学生学会劳动之余,感受劳动价值,同时学会感恩他人,更好的塑造自身人格。下文则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培养路径,希望能够对小学劳动教育融入感恩之心提供借鉴。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感恩培养
        为了充分的在劳动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包括学校得了领导和老师都应当重视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认可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价值。因而可以通过主题培训或者教师交流等方式,剖析感恩之心融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研讨融入方式方法。

相关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更新是教育效果凸显的关键,学校也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让他们意识到而且有能力在劳动教育中贯彻感恩之心的培育。
2.精选教育素材
        小学劳动教育中有很多素材中都可以很好地体现感恩,因而小学劳动教育老师应当注重搜集和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例如,环卫工人用自己的劳动来守护者整个城市的整洁,其中固然有其工作责任使然,但是也可以从中挖掘感恩素材,如果不是他们的辛苦与奉献,我们的城市如何每天整洁如初?面对他们的劳动,我们是否要学会感恩?感恩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感恩他们风雨无阻。其次,注重网络资源的使用,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来丰富感恩素材的搜集。习近平总书记忙碌之余也不忘记植树造林,这难道不需要感恩吗?劳动是光荣的,我们要对所有的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感恩;最后,与家庭结合,选择一些生活教育素材,让家长朋友们提供一些有利于小学生感恩之心的素材,然后经过教育加工辅助感恩之心的培育。总之,教育素材是否匹配,是否适合直接会影响到劳动教育中感恩之心的培育。
3.创建多元化活动
   小学劳动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但是设计更多元化的方式也十分关键,小学生耐心不够,但是对于新奇的教学方式还是很感兴趣,因而小学劳动教育的老师应当多结合感恩教育目标来挖掘更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第一,设计“感恩——劳动”主题活动,例如,“我爱劳动,我感恩”的主题演讲活动:首先让学生投稿,老师进行筛选,让优秀的学生参加比赛,其中内容占30分,台风占30分,朗读情绪和感染力占40分。其次,老师让学生对演讲内容进行交流,彼此学习感恩事迹;第二,注重家校合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教育效果会比课堂教学更加融入走入学生内心:首先,让学生观察父母的辛苦,定期写一份感恩心得。其次,让学生帮助家长分担家务,学习感恩与汇报;第三,观看主题影片,选择一些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影片——《桂香街》,组织学生观看,让他们通过更具视觉冲击的方式来接受劳动教育,理解劳动教育中最为感人的一面,学会感恩。
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效果更好,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在实践中让他们学会感恩,感恩劳动者的辛苦,感恩劳动者的不易,感恩劳动者的奉献,感恩劳动者的坚持。这是当前新时代青少年比较缺乏的精神与感悟,因而需要在教育中不断地融入,让他们学会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成就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有用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晓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问题、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小学德育,2020(07):44-46.
[2]毛李华.以劳润德:构建生活本位的劳动教育新样态[J].教育视界,2020(07):24-27.
[3]李军.区域红色教育资源进课堂的德育价值与实践逻辑[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7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