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新时代职业院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李芬
[导读] 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李芬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438002
        摘要: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辅导员是职业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教育教学秩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最直接的实施者和最有效的指导者。职业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并高质量落实好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关乎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基于此,文章对提高职业院校辅导员专业素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提高;职业院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思考
        引言
        辅导员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在教育引导学生和培养塑造学生性格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专业素质高低决定着教书育人的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一定的影响。辅导员在学生入校学习的阶段,长期和同学们生活相处,会直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建立健全对于加强大学生校园学习与生活的管理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大学生活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极易产生波动,有必要发挥专业辅导员的作用,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一、制定严格的选聘制度
        辅导员队伍素质过低,即使是花费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显著提高其专业素质。因此,首先要把好职业院校辅导员的选聘关,结合院校发展实际,制定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完善入职标准,吸引更多有家国情怀、有教育情怀且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入职标准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辅导员必须有一定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强、纪律严格、优良作风,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并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接受过系统培训,持证上岗。除了上述硬性规定,高职院校还需结合本院校实际以及用人部门的需求,不断细化辅导员的入职标准,选聘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要注重合理调配,保证各个院系、各年级都有数量充足的专职辅导员,避免辅导员设置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难以获得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提升,导致自身专业素质难以适应院校发展乃至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素质培养的组织领导
        当前,政府层面十分关注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提高职业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制定辅导员专业素质提升政策,结合政府关注要求,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高各级政府以及各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重视,继而在行动上落实。职业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培养需要构建专业素质培养的机制,发挥政府、社会等外部驱动力量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内在动力,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辅导员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其次,保证辅导员的培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让更多辅导员能够获得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调动其内在动力,提升职业认识,提高政策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强化沟通交流,确保培养提升实效。
        三、建立完备有效的培训体系
        提高辅导员专业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强化培训,完善培训机制,拓展培训渠道,构建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培训,鼓励和支持更多骨干辅导员,继续学习进修,让辅导员工作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成长为集教育型、研究型、事业型于一身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丰富辅导员培训方法和渠道,整合行政部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拓展辅导员的培训渠道,如定期参加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学者、专家、学生工作专家的讲座、辅导班等,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辅导员工作综合能力。建立高效、优质的培训和研修基地,为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场所。

与同类院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依靠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借鉴,相互学习。依靠社会实践,深入社区、企业、高校内部,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新时期,还需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网络,加强辅导员培训,建立相关研修专题网站、论坛等,进行优质学习资源的分享。可以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作用,加强学习和交流。
        四、建立积极有效的表彰激励机制
        辅导员是大学教育中最基本、最前线的工作人员,责任重,要求高,头绪多,压力大,是高校工作最忙碌的一群人,如何让辅导员突破发展瓶颈(深度不够,信任危机)、专业瓶颈(方向不明、本领恐慌)、科研瓶颈(研究不足、难出成果)三大问题,引导和激励辅导员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突出育人实效,贡献育人典型案例,建立积极有效的表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针对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待遇普遍较低,设置合理的专岗津贴,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其工作繁杂程度、工作量以及投入的时间、精力、取得的成效等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落实辅导员晋升管理职务或评聘思政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的“双线晋升”制度,从各种途径提高辅导员待遇,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
        五、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始终
        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职责,引导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对大学生思想言行成长影响最大的那个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把“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辅导员工作各环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社会和谐发展。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与管理理念
        辅导员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教育者,辅导员不仅要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进行管理,要将大学生行为规范化管理作为重要的职责,并为其提供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咨询与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并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引导其做好正确的人生发展规划。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辅导员需转变教育工作理念,以学生为本,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好学生骨干,抓住重点人头,把握关键环节,守住心理健康和人生安全这一底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又红又专人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其专业素质价值重大、意义深远,提高职业院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是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余欣榕.对职业院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农家参谋,2019(03):149.
        [2]王颖.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樊春光.浅析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构策略[J].高教学刊,2015(11):67+70.
        [4]徐红,孙阳.“00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9(05):8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