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王亚达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各方面竞争愈加激烈

        王亚达
        宁波市曙光中学,浙江  宁波31504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各方面竞争愈加激烈,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有效地开展数学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探索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式及策略,并就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务必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使其跟紧当前教育趋势。我们要在教育目标指引下,针对数学概念教学,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将数学概念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帮助学生领悟概念,有效地整合知识系统,切实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1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致使教师对数学概念教学未引起足够重视
        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学生只有清晰透彻地领悟数学概念,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切实提高综合素养。但在以应试选拔人才的背景下,大多数教师还不愿在数学概念教学上下功夫。他们认为,会解答题目才是王道,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也就较为单一。许多教师认为解题操练依然是当下提高成绩最好的教学方式,学生不需要知道数学概念的来源与本质,只需要大量的记忆,会解答数学题目就行了。因此,在目前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数学概念大多都是被很快的引入,并强调其重要性,然后讲解例题,再加以练习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能总结出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得所学知识散乱,得不到更好的同化,对知识体系构成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够理想。
1.2 以讲授为主的概念教学方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目前,学校概念教学存在以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师往往运用干脆直白的办法直接告诉学生数学概念。这种方式导致了学生无法自主追寻数学概念的本质,缺少对知识的整合。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知道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需要摸清根源,知道内容来自于哪里?他们需要经过领略这个发展过程来领悟所学内容,进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他们期待数学概念是具有连续性的和整体性的知识,而不是散乱的。同时,他们更期待所学的数学概念知识不单单是理论,更需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他们更喜欢自主探索发现,有意义地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不应该只是撒种内容的机器,更应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3 单一的数学概念巩固方式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地训练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目前数学概念教学中对概念的巩固办法过于单一。大多是先教师讲授,然后讲解例题,再加以联系巩固。更多则是通过做题寻找其中的规律。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地训练,这样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2.1 先行组织者引入,进行前置课的设计
        通常学习概念主要是两种途径。其一为概念的形成;其二为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同化是以以前的内容做一个基底,然后将新的概念进行加工处理,融入之前的内容框架之中。这种方法的使用,会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抽剥所掌握概念的层次,形成稳定清晰的数学概念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本领。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它是很有必要的。它在所学之人接触内容时,可以有固定的意义。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旧内容的基础之上,累加新的内容,那么两者之间的纽带便是知识的固定点。所以它可以为接触新的概念做向导,指出知识的不变之处,便于领悟。同化思维并不是学一知一,而是举一反三,使得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去发现解决问题,掌握数学概念的迁移性。例如,让学生先领悟函数的定义,再学习更细致的分支。这些都是先行组织者概念同化的体现,教师应考虑如何合理的设置课程使得概念同化,将数学概念学习真正落实到位。
2.2 创设情景教学,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根据调查发现,创设合理的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归纳。老师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代表表达本组的观点与想法,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共同解决问题。期间教师只是充当指挥官角色,由学生演绎课堂中的剧情,教师与学生相融合,围绕问题本质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兴趣的产生,从而很好的接受数学概念,让数学概念不再抽象枯燥。通过自身的学习,运用已学到的数学概念进行解题。让他们遵循发展规律,自然成长,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大脑进行深度的思考,思维得以有效的开发。
2.3 渗透数学概念文化,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根据调查发现,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教授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因此,融入数学文化讲解,这样才使得内容更为丰富,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培育方案。在这个经历之中,能让他们养成一定的品质以及必须独具的能力。数学文化的融入丰富了数学概念的维度,使数学概念有了生命,有了意义。由数学文化可知数学概念的多种意义,比如其本身的形成背景,所代表的思想等。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数学概念代表的不再只是孤单的符号语言,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概念的意义,这样学习数学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数学思维的训练。另外,相对比其他的科目,数学概念的学习比较抽象且枯燥,不利于学生理解与认识概念的本质。教师若直接讲授,很难让学生进入听课的状态。进而学生的学习变的很被动,激不起学习的热情。就展示抽象符号而言,想让学生容易接受,那就是需要数学文化的适当引入,这样才能够抓住吸引力,创设出一个趣味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乐于思考,才能有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3 结束语
        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设计先行组织者作为前置课程,开拓头脑,努力提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大脑进行深度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只有融入数学文化,才能让学生认识知识的来源,清晰透彻地领悟数学概念的内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提问的形式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积极开拓学生思维训练,这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华秀娟.数学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9.
[2]郑毓信.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0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