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听课习惯培养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李艳 贺玉萍
[导读]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期

        李艳  贺玉萍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华润希望小学     718199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期。他们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为“三分钟热度”,随后就会出现交头接耳、自言自语、小声议论等现象,若任其发展下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意义重大。
        关键词:语文;数学;小学生;听课习惯;

        一、小学生不良听课习惯形成的原因分析
        1.小学生自身原因
        刚刚迈入小学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说笑、调皮、不集中精力听课的现象,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抗干扰能力差、活泼好动、情绪容易冲动、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在幼小衔接这一环节也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他们已经习惯了课堂的游戏模式,进入小学之后,一时很难适应小学课堂比较严格的要求,听课的兴趣也很难长久保持。
        2.教师和家长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小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没有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策略。其次是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在家中唯我独尊,不懂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有效策略
        1.细化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重视听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课的重要性,为听课好习惯的养成做好心理准备,小学生良好听课习惯养成应该明确如下几个目标:
        (1)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做小动作,认真倾听,静待别人说完,这是一种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
        (2)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分散注意力;
        (3)在给小学生讲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做浅显易懂的讲述。此外,教师要给学生讲明良好的听课习惯的标准具体有哪些,因为很多低年级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认真听课。基于此,教师要对学生做出详细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听课习惯。首先是在课堂上注意力要集中,教师教课时要认真听;老师提问,同学回答时,也要认真听;明白老师、同学所说的内容是什么。其次,在听课、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活动中,别人发言时不要乱插话,脑子不能开小差。第三,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和同学指出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时,要虚心接受,要表示感谢,明白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只有设计出详细的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才能有方向、有目的,对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故事教学激发兴趣,让学生很想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儿童喜欢听故事的天性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想听。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的课文突出了故事性强的特点。这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优势,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讲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有效缓解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束缚感。同时,故事也使教材的内容得到拓展,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比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先给同学们讲述“曹冲断案”的故事,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学生们都被曹冲的聪明、机智、细心的形象所吸引。学生趣味盎然地听完了故事的讲述后,教师相机引导:“曹冲小时候有趣的故事很多,今天学习的课文中我们会见识一个‘神童’一般的曹冲,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听得聚精会神,教学效率也就自然提升了。
        3.教学应用激励语言,让学生学会听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语文教学时让他们专心听课的确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教育规律,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多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开展教学,让学生逐渐明白认真听课是对老师的尊重。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说一说。”学生们纷纷发言,其中一个同学说到:“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舞台。她经常在上面呱呱地唱着歌谣,你还是去荷花丛里找妈妈吧!”大家对这个同学丰富的想象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笔者立刻鼓励学生:“你真棒!看来你听课很认真,灵活应用了课文中的句子,老师很高兴!小蝌蚪碰到你这么聪明又热心的朋友,肯定很快就能找到妈妈了!”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认真听课是一种值得表扬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在一堂课结束时,给专心听讲的同学一个奖励,可以是热烈的掌声、一颗小红星、一个笑脸等,每周结束时选出获奖最多的学生,让其来做“听讲之星”。
        4.应用有趣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听
        教学手段单调、缺乏趣味与新意,也是学生不能认真听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生活体验等,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自己喜欢的情境之下学习,使学生乐于倾听教师讲课。比如,在《彩色的梦》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朋友们,昨晚睡得好不好啊?有没有做梦啊?谁来和大家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老师昨晚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我脚踏漫天的星星,来到学校给大家上课。我们的教室像飞机一样在天上飞翔,小朋友们的课桌是白云,老师的讲台是一道彩虹,太阳和月亮就在我们身边,小鸟、梅花鹿、小猴子、小熊猫,好多小动物都来这里听课,小朋友们拿着各种颜色的画笔描画着,把天空变成了百花盛开的花园。小朋友们,老师的梦美不美啊?”这样的情境创设,极其符合小学生欣赏特点的趣味,深深吸引了他们。孩子们乐于学习,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一直保持着快乐的倾听状态。
        总之,小学生正处在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时机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深入实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何莲.浅析低年级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J].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 (10) :00114.
[2] 梁爱华.浅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东方青年·教师, 2011 (9) .

注:本文系榆林市教育教学2021年度立项课题“小学生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WX211048)的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