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涛
济南市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在学生管理中,如何更好地了解学生,贴近学生,使你被学生接纳,我觉得应从望、闻、问、切四个环节入手。教育孩子,首先要成为孩子信任的人,否则他们不会向你敞开心扉。所以,如果班主任将“望闻问切”四步法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师生感情,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学生管理、望闻问切、四步法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通过望、闻、问、切,就能准确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其实,我们把“望、闻、问、切”与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也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通过“望”来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闻”就是悉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问”可以让师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最终寻找到适当的“切”入点,给学生开出“处方”,解决问题,使其重新找到方向,步入正轨。
一、“望”,即观察学生
做为老师,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的性格和心理活动,一般能够在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穿着等方面有所体现。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学生的外在表现,窥探到他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比如有的学生上课老是左看右看,说明他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学习,老师应该对其进行提醒;有的学生表情愤怒,说明他可能与其他同学有矛盾,老师应对他们进行调解;有的同学目光无神,心事重重,说明他思想上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应该找他谈谈心。
二、“闻”,就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通过“望”得到的学生信息是有限的,而“闻”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学生信息的环节。比如:听学生的议论,从学生的谈论中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他们对什么事情比较关心;听任课老师的反映,了解老师对学生的看法,对班级的看法等;听班干部的汇报,了解班级工作的开展情况、班风等。最好在班里安设“隐形人”,主要负责暗中观察班级的总体动向,向老师汇报班里的“新闻事件”,还要关注个别特殊学生的特殊行为,如有危险的趋向,及时的制止或向老师反映。每周还要召开班委、宿舍长会议,向他们了解同学们在课堂上和宿舍里的真实表现,并且听取他们对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三、“问”,即询问
“问”,是对师生之间感情的升华。如果说“望”、”闻”是了解学生的基础、动向、发展。那么“问”就是在“望”和”闻”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问”同“闻”是紧密相联的,通过不同角度的“问”和“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对问题的思考方式,然后用最直接的方法进行教育。
如我们在处理某个学生的问题时,通过观察,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之后,已经对问题有所掌握,再与学生交流时,我们就可以直击问题的要害,从关键处入手,这样既省时又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尤其是对那些比较任性、不愿承认错误的学生,用这种方法比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要问的有法、有度、有艺术性。布鲁诺说过:“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所以,处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要耐下心来。
“问”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前班主任等。其中,家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特别重视家访,通过家访,我们不但可以和家长心与心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这样工作做起来就更加有把握,有时会豁然开朗。
四、“切”,即针对问题,给学生开“处方”
“切”,不是把脉,而是给学生开一个教育的“处方”,通过“望”、“闻”、“问”我们已经对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就是经过思考和分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解决问题,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常说,“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谴责;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反抗;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耐心;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信……”所以,一定要注意“切”的标准和尺度,这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处理问题时,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任性、暴躁的学生不宜采用过于强硬的方式,平时应对他细心观察、多询问、多记录,对他的事情了如指掌,与他沟通时,采用“攻心”的方式;对于比较慵懒的学生,我们要多交流、多提醒,为他指明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曾经有个学生,上课总是迟到、还交头接耳,纪律意识淡薄,屡教不改,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类型。我通过询问其他同学,然后与家长沟通,得知这个学生家庭条件不错,是个独生子,花钱大手大脚,父母是做生意的,由于平时工作忙,对他疏于管理,这些不好的习惯从初中就养成了,但是品质并不是特别恶劣。我掌握了这些资料后,找他谈心,先是说了一下他最近的表现,很明显他对这个并不在意,一脸无所谓的感觉,也不愿说话。然后我就跟他聊起家庭,说到他的父母,他反应开始强烈了,竟露出了不屑的表情,还直摇头叹气,仿佛父母亏欠了他许多。我就继续说,父母是不是平时很少跟你交流,他说基本上不说话,因为说两句就会吵起来,没有共同语言。我说那你为什么不主动找些话题,改变一下啊?他说小时候看到别的同学和父母一起逛街,有说有笑,自己是多么的羡慕,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说到这里,他忍不住落泪了。我继续说,你的父母内心又何尝不难过呢,但是为了这个家,他们只能拼命挣钱,你父母承受的压力很大,这样你更应该加倍努力,要学会理解和体谅他们,让你的父母感觉到温暖,改变自己,让父母看到你的进步,尝试通过你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你也不小了,也应该考虑为这个家做点事情了。他一直落泪,仿佛长期积累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好像顿悟了一样,接着向我表了态,也做了保证,决定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以后好好遵守纪律,为班级做贡献。从那以后,他确实改变了很多,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后来还当了班干部。
由此可见,望、闻、问、切四个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要穿插进行,贯彻学生管理的始终。
做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然后去教育和指导学生,这样才能被学生接纳。针对当下的中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采用“望、闻、问、切”四步管理法,可以有效贴近学生,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不断给学生“诊断病因”,然后寻找最佳“处方”。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牛冰山,《教师素质论大纲第二版》,北京华艺出版社
林流,《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照掌、张宪尧《班级管理概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