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姣
义乌市北苑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八岁的男孩小天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的独生子,来自安徽,跟随父母在义乌生活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父母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早出晚归。虽然小天有幸跟在父母身边,没有成为留守儿童,但是小天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上了小学之后也托管到很晚父母才来接,在家里几乎没有同龄玩伴。他性格怪异,情绪波动大,他怪异的言行严重影响了我班级的管理,我不得不重视他,由此开展了心理辅导,本次心理辅导利用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疏导法等,通过与家长的协作,重构社会支持系统,使小天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同学的关爱,激发了他内在的积极因素,使他对身边的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对待,变得文明、谦和、受人喜爱。
〖关键词〗 心理营养 怪异 社会支持系统
一、基本情况
小天(化名),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刚上小学的第一周,我发现他好好的凳子不做,喜欢躺在地上或青蛙一样趴在地上。好容易坐下来了,安静不了两分钟,一会儿摸铅笔橡皮,一会儿转到后面与同学说话,一会儿又蹲地上玩玩具。在一次次提醒与正面管教的方法后,课堂表现没有任何的改变。我转用严厉地训斥他,他跑到教室外面去,藏到校园的花坛里。我问他,上课应怎么做?他表达的很清楚:坐端正,认真听讲。上课让他回答问题,他会的就会回答得很响亮,如果说错了,就把头埋进桌子抽屉里。课间与同学玩,喜欢肢体碰触,经常有同学来告状:“小天打架了”,“小天撞人了”。我观察他一段时间,发现他想与某同学玩,他会从别人背后或侧面重重地打那个同学一下,让那个同学追他,然后他就很开心地与那同学追逐打闹起来,而那被打的同学呢?气愤地来老师这告状。有时,他也会故意到A同学面前叫A同学的名字为B同学的名字,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
小天的各种怪异言行,出乎别人的意料,给我的班级管理和课堂纪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与其父母的多次交流与家访后,才真正感受到他身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独生子,跟随父母在义乌生活,父母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早出晚归。除了睡觉,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更不要说优质陪伴了,也因为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附近几乎没有同龄玩伴。他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为了全面、准确的评估小天的各项行为,我让他父母做了感觉统合测试量表,结果显示较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触觉敏感。
二、原因探究
林文采博士说,一个行为怪异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些心理营养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是小天怪异言行背后的最大原因。
(一)社会原因
外来务工家庭大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都较低,有些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在和当地孩子优越的生活进行对比之后,他们的孩子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自卑,行为异常。
(二)家庭原因
小天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能在义乌把家安下来,孩子能进公办学校学习,已是不易。小天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望子成龙心切,对他的“学习”期望很高,认字、学算术,父母在他幼儿园时就早早地要求了。是一个说教型的家长,他们希望孩子的优秀被老师看见,但是对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活上的事或是代办或是不管。这些不拘小节、随地躺在幼儿园阶段并没有引起重视。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外来务工人员身份,会把家庭的期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因为是外来的,平时很少的与人交往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老乡外,与义乌本地的孩子接触交流几乎没有,可能与本地人交往还会有一点点的自卑,这些都影响了孩子与外面世界顺畅的交流,习惯地不用语言交流,而用间接的、拐弯抹角的、招惹别人的方式方法交流。
(三)年龄特征
一个刚入小学的孩子,还处在人际交往的敏感期,他们渴望与人交流,班里本地孩子与外地孩子因生活背景的不同又使他们的交流不够顺利。
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刚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这个时期,进入到小学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情绪的波动就很频繁。
(四)个性原因
综合上面的情况、事件,我认为小天是一个自尊心强又敏感、要强又脆弱的孩子,不善于言语表达,说出自己的所想,习惯用肢体表达所想所要,是一个体觉型孩子,从心理营养上分析,他是一个渴望关注,渴望群体认同、赞美的孩子。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很多的规则、规矩都需要去践行,他懂很多的规矩,家里的大人应该常常说教的,但是不能光停留在嘴上说说,父母的示范榜样应该是做的少的,平时小天的行为也只限于出格时才拿出来说说。
三、辅导措施
了解和掌握了小天的情况后,根据对小天怪异原因的分析,我及时采取了如下的辅导措施。
1、“身教”胜于“言传”。要孩子学会主动表达感受,老师自己首先要愿意说出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待。比如:当小天上课有专注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看到你专注的样子,我知道你在努力,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当小天上课游心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为你感到可惜,距离自律就那么一点点了。
2、用玫瑰花般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经常在同学面前表扬他表现好的、进步的地方,给到“赞美、肯定”的营养。小天虽是一个专注力不太久的孩子,但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我就经常会让他领读词语、课文。他个人卫生不太好,但是有时也会主动地拿起扫把扫地,我就赞美他是劳动小能手。
3、用协商的口气与他做各种约定。比如,与同学的交往方面,制作小卡片,记录一周的表现,每一天与同学发生口角几次,与同学发生摩擦几次,在与同学交流的时候,主动说出自己感受避免了冲突几次。一周、一月下来,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在渐渐减少,好的行为习惯在渐渐养成。自己能变得更好也就有了自信。
4、家校沟通。学校的工作,老师的做法,只有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能事半功倍,我首先与家长分析了孩子的情况与原因,在与家长形成共识后,制定干预计划。家长也正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发愁,老师想办法与他一起来成长孩子也是何乐而不为,积极配合中。
具体实施:
1、建立帮教档案。对小天专门建立单干,主要包括他进校时的有关资料,有关基本情况,一份评估报告,对他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现实,客观对待,平时的情绪记录,行为记录,学习情况记录。
2、设立个别辅导计划:利用托管和休息的时间对他进行开导,认知的重新建构,积极心态的引领
3、推荐一些好的网站与书籍给到家长,为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育儿方法,观念更新。
四、辅导效果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在学校里老师是孩子心中的“重要他人”。一段时间下来,我的说话方式,我的愿意说自己的感受的方法影响到了小天,当小天善于主动去表达感受后,很多同学之间的各种摩擦、误会、口角都渐渐消散,在我的鼓励下,小天的自信渐渐建立,被看到、被认同、被肯定、被赞美,他的好动症状也渐渐少去,更能专注于事件中了。
五、反思
“被看见”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当没有被看见,他就会不断地去制造事件让你看见他。当被看见,一个人的心灵就会被滋养,被滋养的心灵能让人主动、自觉地学习,甚至加班加点也毫不觉得吃力,因为被看到被认可,所以觉得值得。
参考文献: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12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武志红主编 北京联合出版社
义乌北苑小学 周惠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