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特性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周晶
[导读] 文章题目“浅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特性”,

        周晶
        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436099

        摘要:文章题目“浅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特性”,文章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特性入手,从中小学艺术教育特性的审美教育功能和意义到青少年的基础教育所具有的特征,针对现阶段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及改善四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现状和存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教育;特性;审美教育;基础教育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审美性
        (一)审美教育的注释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审美性。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即为人的感官所感知,并能引起人的精神愉悦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美是指社会生活中事物的美,即那些蕴涵着社会发展本质规律和理想,并能使人精神奋发向上的生活现象的美,以及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事物的美;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并高于现实生活,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主要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深刻地打动人们的灵魂,对人们的心灵、行为等施以影响。
        (二)审美教育的内容
        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培养人们对自然和艺术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辨能力;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或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音乐是研究美、创造美的,其音乐艺术作品多是自然美与社会生活美的再现,所以音乐教育除应包括本学科知识、表现技法等内容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象、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审美、欣赏与表现。在中小学艺术课程中,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完成一定层次的美的创造任务。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础性
                (一) 基础性教育含义
        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就是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础性的作用
        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性的具体作用在三个方面: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学生的发展首先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康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价值性。健康发展是基础课程改革在内容上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质的要求,基础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步,是学生素质的源泉。这个起点的高低,这一步的虚实,这个源泉的清浊,关系着学生生命的含金量,关系着中华民族素质。
        第二方面,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不仅要健康发展而且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在内容上突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础性的面的要求。基础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学生生命的质量萌芽,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这个摇篮的宽窄,这个基础的深浅,这个芽儿的强弱,这个工程的优劣,关系着学生生命的富足和贫乏,关系中华民族的枪声与衰弱。
        第三方面,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中深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不但要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而且要终身发展。终身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基础教育是青少年学生人生教育的第一站,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质量,关系华夏民族综合国力的底蕴。


        这个三个方面的要求,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质的规定性。
        (三)基础性的必要性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在内容上突出基础性面的要求。同时基础性存在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是一种必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第一,基础的艺术教育所陶冶的高尚情操,是道德、人格完美的必备条件。我们教育青少年热爱美好事物、厌憎丑恶事物,这实际上也就是在进行道德教育, 因而美育本身包含有德育的内容,尤其是我们对于社会美和以社会生活为主 要内容的艺术美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对于一个人、一个人物形象的美丑的鉴别和评价,往往是对他们道德的善恶的评判。
第二,基础的艺术教育所激发的创造的热情,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巨大的动力。美育不仅仅是这一种情感,人们追求美的热情,也是其中之一。而这种对美的追求所激发的热情,是科学创造的动机之一。
第三,基础的艺术教育所造就的智力的完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要一环。美育教育如何造就智力的完善呢?这是与人的大脑的特点和美的特点分不开的。 人的大脑左半球与右半球各司其职:左半球以管理语言为主,即抽象思维; 而右半球以管理音乐、图画为主,即形象思维。正因为如此,如果片面地发展抽象思维,而不同时发展形象思维,就可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不平衡。而审美教育对于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平衡、协调就大有好处。国内外教育家们都 曾对此进行了试验,其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匈牙利的一个音乐中心曾对音乐教育的作用做过实验。在分成20 人一组的两组学生中,一组给予音乐训 练,另一组不给音乐训练。实验结果,那组接受训练的孩子尽管要比不接受 训练的一组花费更多的练习时间,但在各科学习以及其他能力方面都大大高于对方。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了音乐对于发展儿童智慧和能力的作用。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两大特性的关系
                (一)两大特性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实践证明中小学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在现行的实践教学中任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使得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不能按预想的那样去发展,取得应有的成效。
1.在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城乡差异,
         2.长期以来美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以及美育与其他方面特别是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必然导致人们对艺术课程的价值和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
        这主要因为教育评价机制从根本上还是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仍然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基础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是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或唯一的标准。所以,艺术教育(素质教育)进程缓慢,甚至停止不前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关键在于基础教育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不合理,这是导致部分中小学艺术教育被忽略的主要原因。
        (二)两大特性在实践中的相互关系
        中小学艺术的特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的。因为它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使得中小学艺术教育具有审美教育完善个人人格,具备识别美丑的的特点,而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阶段,除了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是他们这个阶段必须的学习基础之外,完善他们的人格,教育他们分辨是非美丑也是作为青少年的一个基础心理完善学习。所以说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和基础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而中小学教育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学生长大以后是否成为有用之才。
        四、总结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属于美育或审美教育的一个范畴,既然,美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就占有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位。要切实地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尤其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两大特性——审美性和基础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正因为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的特性在全面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作为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将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力军,对于现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了解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这也是笔者选择这个课题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金亚文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桐庐教研网  2009-10-25
[2] 《美学》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第202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