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探讨理论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袁庭文
[导读] 随着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袁庭文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李庙镇杨柳完全小学441500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习作方面。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农村小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情景作文就是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细心观察身边的人,物或事儿。引导学生有话说,有事儿写的一种有效途径,解决小学生在习作中照抄作文的现象。写作空洞乏味,习作难,习作苦的问题。
        关键词:情景再现,贴近实际,观察,阅读。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张照片,想看吗?“袁老师把自己拍的照片制成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是我们上次春游时的一张合影!从这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看到了蓝蓝的天和太阳;看到路边的花开了......这就是春暖花开!此时,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袁老师接着说:“心情很高兴,像喝了蜜一样甜”,她笑得跟花似的......教师里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好,那我们就让时光再次穿越到春游的时刻,让我们一起追溯美好的回忆,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吧!接下来,袁老师有序的播放照片,一边让学生说出地点,感想,眼界等;一边把同学们较好的春游作品片段展示在大屏幕上;一边读着自己的作品,一边欣赏一边点评。老师在黑板上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到行走在春游的路上——胡家坡活动——返校。作品的整体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把每部分的内容进行口述,在分组,每组各写一个片段,进行交流。最后,把每部分的内容组合起来,这就是作文,就是文章。
        这是袁老师给三四年级讲的一节情景作文课,没有刻意的说如何去写作文,而是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一花一草,人物表情及内心活动。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河流山川。说明写作顺序,由近到远,由上到下。学生是无话不说,不在为作文犯难。
        1观察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作文历来是学生头疼的一项作业,从一年级就开始为写作打基础,可是,大部分学生到了六年级写的作文还是三年级的水平。甚至废话连篇、千篇一律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提到写作文,冥思苦想无从下笔的学生占很大一部分。有的虽有材料写,但内容空洞,写景不美,写人不亲,叙事不明,主次不分。使人觉得索然无味。无话可说,成了学生写作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小学生写作文时,为什么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一是老师的方法不当,小学作文教学指导训练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不少学生无话可说;二是学生积累的太少,小学生读书少,言语浅,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根本没有读书习惯,在学校由教师督促读,回家一台电视看到晚,家长没时间管理。老师接手一二年级语文课,开始几天,让学生按照课文要求,先读课文,再背课文。于是要求同学们按照课文要求把课文补充完整,结果没有几个同学能把词语写出来的。之后,老师在布置同学们读书,这时才发现,他们读书时,眼睛根本不看书,顺口溜似的读,背课文,或者说,根本没有用心去读书才导致的,有的学生没能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应该多思考前因后果,文章生活的意义.所以平时知识积累甚少,写作时当然无话可说;三是基础训练薄弱,基础年级的话语训练不是很到位,特别是一二年级看图说话训练,上课回答问题的表述训练,平时讲话训练,观察事物口语表达训练等。教师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学生把话完整、有顺序、有内容。[1]
        2要想学生习作有话说,情景作文是很好的尝试
        2.1首先,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说
        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写作文之前,教师对学生阅历,生活的积累情况要做习作调查,提供学生熟知的素材,应尽量避开学生不熟悉的方面,这样学生才有话说,有东西可写。
        2.2其次,运用平时知识积累,让语言更精彩
        袁老师在点评习作时,对把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习作中的同学给予表扬,更加激发了学生平时积累和运用的积极性,更加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他教会了学生随身携带小本本,把看到的,读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一学期结束,对摘抄笔记进行评比,评出摘抄之星,激励养成善于摘抄学习笔记的好习惯[2]。
        2.3第三,正确的观察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说
        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事物的习惯,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的方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应采取用观察日记,为促使学生认真观察,每隔一段时间,可由老师当场出题对某人某物进行观察,然后评分,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及时补差。待到学生初步形成习惯后,便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观察对象及要求。教师应对学生确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指点,并定期批阅学生的观察笔记,已了解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防止自我松懈,而使之流于形式。袁老师通过春游活动,其目的就是有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观察事物的能力指导学生习作方法,技巧,巧妙解决无话可说的难题。
        2.4第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思维更广
        作文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开辟广阔的空间,启发和激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情景作文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人物,一草一木,去大胆想象。只有长期训练,学生写作水平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受到较好的效果。情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文的乐趣,但是阅读习惯的形成不可忽视,它是写好作文语言文字组合的重要基础,应教给正确方法:
        2.4.1会读书
        在黑板右上方大大写六个字读书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读书时,眼睛看到书,一字一字读,一句一句念,看清每个字,记住每个词。刚开始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先在书上标注记号,一二年级都备有工具书,借助工具书学会查字典,借助拼音识字,在此基础上老师及时纠错,正音,给做的好的同学加以表扬。总之,形式是多样的,那种方法,必须认真仔细读书,不能马虎[3]。
        2.4.2爱读书
        让学生喜欢读书,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习惯,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到。开始,每天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从图书室精心挑选适合儿童读物,让他们要学会看读,会读。除了在图书室借阅图书,我们还订有很多儿童喜爱的读物,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有书读。为了鼓励学生,设立了“读书之星”榜,比一比,看一看,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笔记多,谁讲的故事多等。一月一评,学期结束总评,获得“读书之星”称号。由学校颁发证书,通过不同形式,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己的习惯。
        结束语:
        总之,想读书是一种境界,只有当读书已成为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习惯,要读书,想读书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对于人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以让人的一身发生重大变化,唯有良好习惯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11):37.

[2]杨元.浅析小学作文想象能力培养策略[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12):58.

[3]孙艳莲.小学生语文作文的想象能力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