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 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  蒋小梅
[导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使同学们的状态得到放松

        蒋小梅
        广州市增城区增江小学   
        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使同学们的状态得到放松,心情保持愉悦,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序展开以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学生主体;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保持一个严肃的教师形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变的沉闷和压抑,严重的打压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很有必要来转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展示给同学们一个幽默风趣同时又饱读诗书的教师形象,努力构建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进行探讨。
.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意义
.
        一个高效率的课堂必然是师生之间交流频繁,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师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同学们的紧张不安感和被限制在教室里的束缚感,帮助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一个积极阳光的态度,使他们更加自觉主动的去探讨语文知识,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创造动力。另外,教师通过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构建起和同学们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打破自己和同学们之间的隔阂,让同学们敢于主动的和自己交流,分享自己的心里话。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会更加主动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是非常的高。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措施
.
.
        2.1 教师要保持一个贴合课本知识的姿态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仪表姿态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仪表姿态来帮助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做到仪表干净整洁,语言文明,精神状态积极向上,其次在语言以及穿着上可以根据每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有所改变,让自己的形象姿态更加贴和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比如我们在讲解《观潮》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在保证达到教师穿着仪表规定的基础上搭配一些浅蓝色的衣服,让同学们看到自己时可以联想到清澈、微微泛蓝的潮水,这时通过自己的一些动作的变化,模仿潮水不同阶段的变化,同时模仿潮水翻滚的声音,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安静如少女,使同学们较为真实的感觉自己真的是在观潮,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们深入认识潮水来临时的各种变化,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
        2.2 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
        教师要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的理念,把学生当成这个课堂的主体,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来,以充分的集中同学们在一节课中的注意力。教师要在自己的引导下,让同学们自己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听取同学们的意见,让他们自己提出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把控好全局,确保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中真正的获得知识。


.
        2.3 加强课堂上的互动
.
        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是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个人与个人互动或者小组与小组互动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同学们进行思想的碰撞,共同完善对某一知识的认识。教师还需要加强自己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这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关键,教师和同学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点,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如在学习《滴水之恩》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讲解完课本上的知识之后,拿出一部分的时间来让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彼此和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说说自己接受过的恩情有哪些,自己有没有接受过身边某位同学的恩情,自己又准备怎么回报他。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之后,大多数的同学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有一些同学说出了自己曾经收到的某位同学的帮助,并且浅谈了一下准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教师通过组织这样紧贴同学们实际生活的互动内容,不仅拓展了营造了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滴水之恩》这篇文章的内容记忆更加深刻。
3 广度弹性问题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广度、有弹性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班级不同层次学生之间能够互补,促进班级学生整体发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愉悦。语文课堂也会更加和谐、更加精彩。比如在《长城》一课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组朗读课文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各小组讨论如下几个问题:①想一想,作者眼里的长城是什么样的?说说什么是运河?②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奇迹,说说你们的感想?将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问题的答案,每个小组向教师汇报后,得到了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在评价学生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一定广度和弹性,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自信,从而更加乐于参加语文课堂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营造有趣、和谐的氛围,教师提出符合思维和学习规律的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都表现出幸福、满足的表情,课堂氛围和谐,教学效果也更好。
4 阅读营造氛围法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够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核心。教师应该从课文的整体出发,全面把握课文层次结构,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课文,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积极性。阅读是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阅读课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会得到培养。教师运用阅读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火烧云》一课教学时,首先,对学生提出学习生字的要求,要求学生认识5个生字;其次,让学生对重点文段进行有感情朗读,可以对段落的内容进行理解;最后,借助文章的语言手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得学生可以对作者所想表达的感情进行理解,对自然之美产生赞叹。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营造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求的重要课题。教师只有从课堂本身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身修养,结合情感教学、兴趣教学、科学教学等方法,才能营造宽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在课堂学习中高效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思索和拓展,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董海霞.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J].甘肃教育.2017,(11).45.
        2.马亚红.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J].甘肃教育.2016,(24).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