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审美建构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陈菲
[导读]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构建出的美,

        陈菲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五台山西路小学    266555
        【摘要】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构建出的美,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学科,阅读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的功能,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建构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于注重文章的"讲",忽视"读",那么学生就会更多的去"听讲",对文章自然也不会上心。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文章,学生无法仔细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也无法自主感悟。此外,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大部分只看学生的得分情况,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过多的注重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以及对中心思想的把握,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很多教师一直在阅读分析技巧的教学侧重点中走不出来。
 二、小学语文阅读进行审美建构的教学措施
(一)充分预设,作出猜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学中,立足于小学语文学科主张解读教材,把握文本内在价值意蕴。尝试课堂中深度创设情境,选好时机引爆学生认知冲突,诱导学生构建联想。构建预设、精读、研讨交流深度阅读状态。
        1.立足文体,据课题预设猜想。一篇课文的题目即是文章的文眼,透过标题能够把握文章脉搏所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题目预设:文章是写景、叙事、写人。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写了什么?这样按照不同文体展开预设猜想,发现文章题目的规律所在。读文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大大提升。预设后,他们会急切地阅读课文,以检验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积极研讨和文本阅读中引发了学生阅读思维的活跃
        2.品味语言,读标点预设猜想。预设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更加多元、全面。文章的标点看似平常,其实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值得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猜想。如:《灰雀》一文中: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此处让学生透过省略号猜一猜男孩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再如:《陶罐和铁罐》让学生透过标点预设陶罐和铁罐的表情,联系上下文之后理解陶罐与铁罐不同的性格,为下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透过标点猜想故事内容、人物心理活动、人物表情……这些都无声指引着学生进入文本深入品味。
        3.前后关联,关键句预设猜想。(1)抓住过渡句,让学生猜一猜。过渡句作为连接文章的桥梁和纽带,围绕它承上启下能直接猜想后文内容。

抓过渡句引导学生猜想也是推动学生深度阅读的策略之一。(2)抓住中心句,让学生猜一猜。中心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抓住中心句,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4.关注情节,抓补预设。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让学生预设,当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的场景会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的积极性。  
  (三)运用教学语言之美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审美建构时,教师应注重运用教学语言之美。通过在课堂上,将教材内容用形象生动、清晰准确的话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生动美、形象美、文辞美、语音美等多方面的美学内涵。教师的教学美通过语言完美的展示出来,学生也会模仿及学习,自身审美也会得到积极锻炼和提升。因此,语言之美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学语言展示的更加自然、丰富有趣、形象鲜活,可以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章通过优美的语句、饱满的情感阐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语言的真实自然之美、情感深厚之美。教学语言之美使学生心灵更加倾向于美的学习,感悟文化艺术之美,领悟文章深厚情感。
(四)结合现代化教学软件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方法较为简单,阅读方式也局限于纸质文本的阅读。但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阅读的定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阅读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文本,观看相关的视频,听相关的音频也成为了阅读的方式之一,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软件的出现,更是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审美构建时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软件。例如:教师在遇到一些较为难讲解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看,通过名家讲学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欣赏的方法,促进学生审美的构建。以我的实际教学为例,在进行古诗词《春晓》的教学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无法完全向学生展示其韵律之美,因此我从网上搜索了一段该诗的音频,该段视频中的阅读抑扬顿挫,很好地展示了古诗的阅读方法,停顿方式,感情较为丰富,我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阅读,学习其中的文章方式,通过反复阅读来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教学之余,我也会在网上搜索一些文章赏析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喜欢新鲜事物,他们也更加愿意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审美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高境界,审美能力的建构教学是通过语文教学的审美,启迪学生创造美的灵性,点燃审美的智慧火花,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在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可以美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云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小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11).
[2]杨相品.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建构的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08(27).
[3]郭成.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