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方法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曹瑜
[导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曹瑜
        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翡翠城学校  311122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品鉴思辨能力以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是现阶段促进语文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语文课程,就“深度学习”有效性引导策略展开深入探讨,借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有效性引导策略
        引言:不同于“浅层学习”,在学习中为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而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要素进行学习、分析的“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此同时学习目标、知识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确保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是保障高质量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基础。
一、挖掘文本语言魅力,着眼思维训练,落实能力培养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文本中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语言魅力,但在以往“浅层学习”中,学生往往只是机械性学习文本知识,未能深入感知文本中的语言魅力,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全面化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聚焦课堂、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到开放课堂、知识与能力兼顾课程整合再到学与教方式的双重变革,“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逐渐提升,形成完整板块。
        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在本质,教师可通过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入如利用视频、动画和图片等方式搭建学习过程的支架,使文本内容多样性、直观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以一种批判性思维在掌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感知语言魅力,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授《观潮》一课时,为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首先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视频、动画和图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化赏析“钱塘江大潮”景色的同时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之后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选出文本中极具魅力的句子进行赏析,全班汇报交流,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课程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在赏析环节结束后,教师还可通过提出“潮水变化有哪些?”等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问题再次进行深入的自主阅读。最后教师通过按照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合理化分组,通过学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课堂中把问题设计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并在课堂中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使学习工具使用效果最大化,知识的规律、方法、技巧最大化掌握,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最大化提升,提供给给学生最大化的发展空间,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二、秉承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发展技术环境,促进实践探索
        在“深度学习”中,学习深度思考能力和评鉴思辨能力的有效性培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深度学习”环境下,导学案中涉及到的“课后习题层次化、情境化、探究化”是对教师的严峻挑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虽然教师普遍提高了对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关注度,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存在,以及小组综合学习能力的参差性,在引导他们“深入学习”时为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教师需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在《小英雄雨来》一课中,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首先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然后在厘清学习难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思考采取何种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将课程内容串联起来,在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提升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围绕着“追求高效课堂须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这一目标定位,在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设计语言学习的模式,课堂中可以用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课文配音、游戏教学等多种情景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提供交流平台,在体验式学习中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实现有价值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本课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资源,以课前预习、课中贯通、课后巩固的“微课”导学设计为支撑,促进课堂教学的流程重构与优化,让学生在闭环式的系统学习中拓展自身思维,获得高阶认识的发展。
        此外,在完成“列出小标题”的课后问题时,还可引导学生对照拓展阅读《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列小标题的方法并进行实践,在关联性学习中进一步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与此同时在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更是现阶段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美娇,王岩,徐海华.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45):113-115.
        [2]张肖华,刘元霞,陈金国.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简单”教学探索[J].现代教育,2018,12(09):152-54.
        [3]吴秀娟,张浩冬,倪厂清.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内涵与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12):133-135.
        [4]朱少杰,徐志涛,张文东.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情感分类研究[J].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12(15):166-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