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马剑红
[导读] 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

        马剑红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而且,已经有机地融入了教育领域,并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深度融合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主要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其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先进技术,它在学科课堂上的运用无疑会推动这一学科教学的改革进程。小学语文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教学低效化的问题,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深度的融合运用,能够改善这一教学现状。这就需要教师挖掘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手段,再将其用于教学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融入到语文教学氛围中,以构建一个高效生动的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
        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则需要先充分熟悉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首先,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料储备功能,这一功能可辅助教师丰富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在开阔自己视野的同时,还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书本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就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来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这一点来看,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次,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动画、色彩与图像等功能,可辅助教师制作生动的动态画面,让静态的事物可以通过动态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这既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又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认知思维特点来更深刻地记住相应的知识内容。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震撼观感,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师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则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实现这一目的。只是有些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却让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流于表面,没能切实发挥其实际的教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亟待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有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策略
        (一)基于实物演示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由于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这一特点,使其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辅助自己的记忆,提高其记忆能力。而通过实物演示来将学生认知范围以内的事物展现出来,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面,使其将这些事物都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对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鲸》这篇说明文的教学中,作者对鲸的描述很详细,但是学生都缺乏对鲸鱼的认知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出鲸鱼的实际模样,包括其静态的图片和在海里游动的画面。在静态图片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从鲸鱼的体形到鲸鱼的牙齿来了解它的生物特征。


而在动态画面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鲸鱼的生活习性与生活能力,包括鲸鱼的捕食习性、睡觉的习性和它们在海里呼吸的生活能力。文中提及“鲸是胎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哺乳动物的这一特点,则可利用信息技术来演示一系列哺乳类胎生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其相同点,把握好胎生哺乳动物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好地了解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
        (二)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情景模拟能够将某个情景生动地模拟出来,让学生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可更好地促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挖掘其中蕴含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在《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作者描述了不少钱塘江潮的画面,从声音到画面,都展现了这一江潮的大自然气势。比如课文中在描写钱塘江潮即将来临时,用“闷雷滚动”这个词语描写了当时远远听到的动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来播放闷雷滚动的声音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知江潮的来临。
        后来,江潮落入人们视野时,作者采用了“白浪翻滚”、“两长多高的水墙”等形象的词语来描述江潮的壮观,教师也可利用视频功能来呈放海浪高高翻滚形成水墙的画面。在这样的情景模拟环境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一些自然现象的壮观,提高其理解效果。
        (三)基于多媒体课件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不少教师在引入信息技术之后,都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只是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没能把握好课件内容的重点,降低了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指导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文本,并且将其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浓缩在课件中,并且适当地引入一些课外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方面,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是重难点知识内容,教师可将其浓缩在课件之中,引导学生高效率地梳理文章知识。在课件中,教师还可融入与雷达、蝙蝠的探听能力相关的先进技术内容,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切实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四)音乐烘托,激发创作
        在执教六年级下册《竹石》一诗结尾时,我以实物——文竹盆栽,配上纯音乐《风的色彩》,再加上自编小诗的朗诵,诗书画三位一体的书法作品展示,引领着学生从学诗,到赏诗,再到爱诗,最后达到激发学生作诗的目的。
        其实,从这节课例中,大家应该不难看出:要使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需要的不只是漂亮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花哨的形式、或是技术含量超高的FLASH动画,更应该是准确的切入点,巧妙的结合点、恰当的知识点,还有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扩展点。这就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平时既要多研究教材,又要多学习信息技术,还要多琢磨如何使二者深度融合,促进我们的教学,真正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发挥很好的教学功能,其技术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一些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改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不足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