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许馨元
[导读] 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与科技水平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许馨元
        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语文组 130001

        摘要: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与科技水平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跻身大国之列,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也应该有所提升,进而形成较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初期阶段,必须加以有效引导,利用初中语文教学的便利,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帮助其树立正确三观。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发生一定变化,除了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应将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民族文化自信,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三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应当作为一项重要培养内容。因此,联系实际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与世界各大强国保持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很多外国人追捧,但同时外国文化的输入,也对于我国本土文化造成较大冲击,甚至于还形成了“崇洋媚外”的不良社会风气。初中生正处于三观与良好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国文化、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1]。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到本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与特色,为学生爱国情怀、爱国精神形成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民族文化自信的形成,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华历史,坚定自我信念,肯定自身价值,找寻个人目标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对于学生今后成长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初中语文学科,本身就会涉及到较多关于文化方面的知识,更应该充分利用其便利,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不断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进而逐步形成较好的民族自信,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带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日后成长、综合素质提升都有着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灵活运用课上机会,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2]。
(一)深入探究教材文本
        初中语文教材的所有文本资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就包含了较多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在课上不光是要为学生讲解涉及到的语文知识,还应当注意,深入发掘潜在的文化知识点,将优良传统文化品德,如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品质,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观认知能力与感悟能力[3]。在教学设计时,应当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可通过专题研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深入探索、理解,细腻评价文章的内容、意义、观念等,在相互交流中,肯定民族文化,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实际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论语》内容时,就可以开展“百家争鸣”主题探究活动,为保证课堂上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材料、素材进行讨论,教师可事先布置课前任务,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计算机、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题、主题,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其在资料收集、分析、归纳、总结中,对《论语》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更好的发现论语中的奥秘与深刻内涵,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有力平台。


(二)课上融入实践环节
        实践往往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是将语文知识、传统文化由内到外吸收的良好时机。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安排与计划,在保证基本教学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从被动听取教师讲授,转变为主动进行探索。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阅读博览会,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到、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结合现下较为流行的文化,如汉服文化、服饰文化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教师应加以引导,在方便的情况下,可让学生将一些简单的服饰、仿古装饰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摩,充分认识到我国特有文化的伟大之处,加快民族文化自信心形成[4]。
(三)加强普及国内优秀文化作品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诞生了较多的优秀文化典籍,不光是在文学上的有着较高地位,在内涵、深层意义上也值得进一步推敲。初中语文教师本身应对优秀的文化作品有着一定了解,然后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教学时机为学生推荐,让学生从精神、知识层面,深刻了解优秀文化作品,帮助其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5]。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介绍《诗经》、《史记》、《红楼梦》等文学作品,《诗经》是我国是个文化的起源,其中收录了很多经典的诗歌,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诗歌本身蕴含的文化魅力,加深学生对诗歌文学的理解;《史记》主要是想学生展现了从炎黄到汉武帝时期,古代国家的演变过程,也正是这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才形成了中国多元的文化形式,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始终未间断的国家之一,学生应当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逐步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主要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可让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其中用词造句也十分优美,除了能够映射当时的社会背景,在艺术文学上也造诣颇深,值得借鉴与学习。
(四)充分展现我国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自信形成的首要前提,就是我国本身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教师应当在课上积极宣传文字、书籍、文化历史、民俗习惯等一些优秀文化。多数学生缺少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足够理解,而在日常生活中,时间通常被安排各种作业、课外班,较少有时间去了解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对优秀文化进行发掘,是影响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主要原因[6]。初中语文教师应打破这一现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便利与优势,为学生普及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较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信心,并能够自己主动发掘、探索。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再到草书、楷书、行书,让学生对我国六千年的汉字文化产生全新认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有诸多文化典籍、艺术、民俗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初中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课上时间,通过深入探究教材文本、课上融入实践环节、加强普及国内优秀文化作品、充分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等方式,逐渐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并培养起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造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谢琼. 浅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176.
[2]顾庆东.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15):14-15.
[3]张积福. 文化自信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2020(14):234.
[4]王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家长(中、下旬刊),2020(10):125,127.
[5]任保连. 探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 文渊(中学版),2020(5):874.
[6]刘涛,任玉梅,冯其斌. 武术文化教育培养初中学生民族精神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