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的点滴体会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雷凤卿
[导读] 近年来,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论题越来越多

        雷凤卿
        广西南宁市沙江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近年来,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论题越来越多,人们也认识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从观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分析,能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的课比较少,换句话说有些科任教师没有做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计划。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可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和学科育人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引言:基础教育关乎学生的能力发展,关系全民的素养,学科教学承载着重要的任务。目前,在我们的常态课教学大多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四基和四能的发展,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功能的落实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与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知识得到同步发展,让学生具备学科的学习力。
        一、注意不同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数学素养
        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各类课程内容应培养的具体核心素养是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1]。经解读教材发现,不同的数学课程内容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数与代数”主要发展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图形与几何”主要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主要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运算能力;“综合与实践”是一种综合运用前三种课程内容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课程,因此它可以综合发展学生的各种素养。其中,每一种课程内容及《数学广角》都应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解读教材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
        二、重视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其思考需要借助可视化的素材。在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素材作用下,才能让他们较快找到思考的立足点,才能让他们有想象的依据,才能让他们萌发不同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教材,无论是哪个版本,我们不难发现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很多,其中很多都是建议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教师利用教具及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可视化的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
        我们知道,多数孩子已接受过学前教育,而在学前教育中他们已经学会读写20以内的数,甚至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但为什么一年级上册教学数的认识时,教材的编排仍要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摆一摆、数一数的教学方法来认识每一个数,让学生在数与物的一一对应下认识数呢?在后面学习更大的数的认识时,教材也编排学生借助小棒实物、小棒图和计数器等学具、教具动手操作。这样,能让学生较好的建立数感、发展数感,为数的运算和数量关系的运用奠定基础。
        在五年级下册探索两数和的奇偶性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虽然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通过说理和举例验证得出结论,但教材仍建议结合图示,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学生的结论,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感。


        我们还看到,在各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材编排要动手画图(低年级画实物图和画图形代表实物,中高年级画线段代表一定的数量),尤其是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动手表,利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让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清晰。
        可见,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教学,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善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练习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导入学习或在探究新知后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练习(还可以是课后调查或者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发展应用意识。
        比如,人教版四下平均数教学时,可结合班级期中测试的平均分,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班上个学期的数学期末测试平均分是95.7分,成绩比95.7分高的同学请举手!哇,有这么多同学比95.7分高!成绩刚好是95.7分的同学请举手。嗯,也有一些同学刚好是95.7分。据老师了解,还有些同学的成绩比95.7分低的。没关系,努力一把,我相信这个学期成绩比95.7分低的同学一定取得比95.7分更好的成绩。通过上述信息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平均分95.7分是什么意思?它代表了什么?它是怎样算出来的?他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有了探究问题的驱动力,他们在思考中探索平均数的本质特征。新课学习后出示疫情期间学生的视力的调查结果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落实习题功能,注重总结提升
    习题既能巩固新知,又能让学生拓展提升,还能让学生从中习得习题本身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正确答题的同时也要落实习题本身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小结:把相同类型的习题通过变换数字或者情境反复练习,然后集中总结,让学生发现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举一反三的学习力;把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总结,帮助学生厘清概念,理清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有一道这样的题:右图是由9个棱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有3列,第一列4个,第二列3个,第三列2个),怎样做才能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新组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学生得出答案后还应引导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体会体积相同,形状可以不同,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意义的理解[2]。
        再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的问题,很多孩子很容易把这三个问题搞混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题:要做一个长方体玻璃柜台的长是2.5米,宽是0.5米,高是0.8米。现在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至少需要多少米长的角铁?制作这个柜台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这个柜台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3]?让学生解答之后对比解答方法,明白三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厘清概念,明确方法。总结发现知识和规律。
        五、重视育人功能,增强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
    数学核心素养中虽没有提到育人功能,但我认为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应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德育渗透,体现“立德树人”的功能,毕竟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学生的思想应与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我们在教学图认识形、图形的运动时可以通过生活中关于图形的景象,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课题的历史故事让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励学生热爱数学;教学《数学广角》时可以用现实情景鼓励学生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甚至是每节课教学的课堂表现都可以通过适时评价塑造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和性格意志。
        总之,在21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在每一节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素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可持续发现的学习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017.1重印)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0(2019.12重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