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倪哲宾
[导读] 党的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

        倪哲宾
        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311241
        摘要:党的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教育方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重视数感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养成自学态度和敏锐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引言:小学数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更关键的是因数学知识体系构建而形成的解决生活问题以及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品质。数感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学习与运用知识过程中的数学态度和思维品质,是确保学生驾驭知识并创新实践的基础。教师要在解决教育现有问题的同时,针对如何培养学生数感进行思考。
1.数学数感的内涵
        首先要明确何为数感。过去大家都把小学数学作为“算术”课,在菜市场中买了几斤多少钱,都要借助数学快速计算。而现在人人拥有了计算器,很少再用以前的老方法来计算了,因此小学数学的教育似乎变得没有意义。对此,教育事业强调要促使学生形成数感,并将其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反对在教育中实施没有思维的计算程序。机械化的数学运算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而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育陷入这个僵局。
对于数感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在数与数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由此让生活问题的解决更加具有灵活性、创造性。例如数感好的孩子在看到数字96时,不但会想到“90+6”,还会想到“100-4”,同时还会想到“32的3倍”。这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培养数感,目的并非是弱化计算技术,而是在增强计算能力。数感与运算策略的创造性同步出现,也正是因为创造,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数学各部分知识点的关系,促进理解力的提升,对他们的整个数学生涯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数感
2.1生活素材
小学数学的知识并不深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该阶段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着很强的关联。教师在开展数感培养时,可以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巧妙融合,便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拉近他们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大大降低难度。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学生的树干。例如“表内乘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乘法表的记忆,可以列举这样的案例:“同学们一起坐校车春游,校车有7排座位,每排有4个座位,那么大家计算一下一辆校车可以坐多少人呢?”。

或者是“认识人民币”这一节课,要让课堂充满开放性、创新性、多样性。就要与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场景为教学背景,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1元=10角的换算概念。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能与生活中的不同场景相连接,生活中的数学案例所凸显的思想便是数感的内涵。要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体系,首要任务便是具备良好的树干,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逐渐明白数学的实用性。
2.2实践探索
有位著名的数学家曾说过“学习任务知识,最佳的办法便是自我探究,因为这样才能理解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更容易明白知识点间的内在规律”。数学实践活动其实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大脑与行为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数学中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基于操作、观察、猜测、讨论等形式,增强数学的吸引力。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11~20的数字”的时候,先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思维,即培养计数单位“十”的数感。在课堂开始之前,列举学生熟悉的物品,融入“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植入数字“十”的计数单位。让学生分组思考如何摆放12根火柴。①1根1根的摆放;②2根2根的摆放;③10根10根的摆放。当某个小组的学生使用第三种方法摆放时会感到惊喜,通过这种真实体验明白10根摆放成一捆的要义,深入理解计数单位的作用,然后数的形成过程。数感不能完全靠知识的讲授来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取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去解决。
2.3估算诱发
小学数学中融入估算的概念能够诱发学生的数感,并且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量化能力的构建,不能只停留在对物体数量的简单识别上,而是要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来化抽象为具体,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提高数感。例如在教学“计量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够凸显估算价值的案例题加强训练。例如一根筷子越长( ),教室约长( ),学校大约有学生( )名,一瓶水重500( )等等。这些例题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数据感,培养量化的思维模式,还能提高数据提取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不仅能通过估算得到结果,还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这就充分凸显了数学理论探究与验证的双重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自己掌握的估算方法,并对比估算结果,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逐步发展他们的估算能力,培养良好的数感。
3.结论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数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懂得学以致用,将数学带入到生活中,将生活引入数学中,两者相互交融,能够简化很多数学公式和理论,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感培养的活动中。要重视活动实践的开展,这是一个渐进、沉淀和积累的过程,要在丰富的活动和情景中,让学生对数进行充分感知。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策略探讨[J]. 喻小娟.  科技资讯. 2020(06).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 马翠梅.  学苑教育. 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