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刘旭
[导读] 伴随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也进入到全新阶段,

        刘旭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十六中学  114000
        摘要:伴随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也进入到全新阶段,在产业不断革新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对于初中化学教育来说,由于实验课程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因此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物质对于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养成按规则完成实验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保意识;培养
        引言: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最能调动学生参与性、积极性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实验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通过自主构思、装置设计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往在化学教育中,往往只关注到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忽略了环保意识的培育。对此,教师要加强重视,有效利用污染防治的化学方法,与学生一起研讨三废治理的手段,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环保意识。
1.分析教材,树立意识
        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关键知识的掌握和信息提取能力,还要重视环保教育,使其充分融合到实验课程中,成为学生开展实验的一部分。基于此,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教师要尊重课本,分析教材,将教材作为根本,将教材与环保常识相互结合,用社会中的污染案例来宣讲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空气”的相关知识点时,不能仅停留在空气和大气污染的成分分析尚,而是要以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空气中哪些不良物质在增长,这些物质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教材知识背后的含义,然后得到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知晓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还能认识到大气污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性,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在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引入一些详细的数据,如地球上每年因环境污染问题而濒临灭绝的动物数量,每分钟人死亡的数量等,升华感悟。
2.重复利用,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能够代替难以形象、真实表达物质反应现象的文字形式,让化学知识立体化、形象化,激活学生的观察力。但化学实验经常会使用到各种有毒、有害、危险的物质。对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提高实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例如在讲解“浓硝酸与铜的化学反应”时,可以使用容量为10ml的注射器来代替试管,比较准确地吸收定量浓硝酸,混合后观察化学现象。然后及时把废弃物放置在固定回收处,然后吸入空气,观察砌体颜色的变化,即由无色变为红色。经过实验的改造,可以有效降低化学药品的用量,并且可以防止有毒气体的排放,提高试验的安全性。

在实验完成后,应当提示学生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养成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在实践中,为了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保持较强的耐心和兴趣,需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因此可以适当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突出重难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归纳的能力。例如改进这样的实验过程:首先按照标准配置合适浓度的石蕊试液,使其浸满滤纸,然后晒干。在实验过程中,向每个学生发一张滤纸,让他们将NaOH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化学现象,可以明显发现变蓝的情况。与此同时,让他们分别验证NaCl溶液、水、稀盐酸等溶液,观察反应,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反应,从而准确区分容易的酸性、碱性和中性。如果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则要给以一定的支持,认真审查,在保证安全性、环保性的条件下,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的心理。
3.规范实验,养成习惯
化学实验往往会使用各种药剂和物质,而这些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会生产有害气体、固体、溶液等物质,如果随意丢弃必然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危害到师生的健康。因此教师要做好环保教育,培养良好的废弃物处理习惯。初中化学实验相对简单,多以现象观察为主要内容,从而探讨物质的性质,因此过程中药品的使用量并不是主要控制元素。在进行实验时,不管是学习小组还是动画演示,都要提倡少量用药的思想,即微型化用药,这样既能达到节约化学原料的目的,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在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时,由于CO2会持续生成,所以学生需要在制备前做好气体的收集工作,做到一气呵成,避免气体排放到环境中。实验结束后,不得乱扔废气液体或物品,应当统一倒入容器内。
4.课外拓展,强化意识
除了在实验中开展环保教学之外,课外也要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知识讲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知识拓展环境,深刻体验到化学实验与环境的联系,获得内在动力,潜移默化地熏陶精神。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搜集丰富的资料和知识,以真实的数据和影像来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情感系统、视觉系统。例如在讲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时,便可以向他们播放动物世界的片段,展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让他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性,以及森林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便可以拓展知识面,讲解近年来森林被大量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世界范围都出现了气候变暖的现象,加剧了南北两极冰川融化、海岸线上升的不良后果。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让学生在讲座开始前自己搜集知识、筛选资料,体验学习的过程,然后由教师统一评价和讲解。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内心的感受,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5.结论
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化学教师,就要利用好实验课来引入环保教育,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积极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探索,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J]. 何秀丽.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4).
[2]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方法的建议[J]. 韩春敏.  新课程(中学).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