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凌飞炮
[导读] 应用题是考察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工具

        凌飞炮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中心小学   533411
        摘要:应用题是考察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无论在教学过程还是练习与考试中应用题都是不可回避的。四至六年级的应用题多以文字形式出现,在解题思路之外对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因果关系的判断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对于很多学生难以将具体情境与语言文字相互联系的情况,数学教师有必要因材施教,系统且逻辑性的传授学生基本解题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对策研究
引言:基本的数学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解题的思路,甚至将解题过程模板化,忽略了数学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在应用题解题方面忽视了题目之间的逻辑关联,导致学生出现在老师引导下解题没有难度而自己独立解答应用题时思维空白的情况。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读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基础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启发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老师诱发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接收知识的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单粗暴式背模板解题看似可高效完成考试任务,实则在一开始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当题目出现稍许变动时,固定模板立即失效,而学生不清楚解题模板内在逻辑无法独立解题。也许学生可以背更多的解题模板来因对考试,然而应用题脱胎于生活,变化万千,远远不是模板可以概括完的。这时学生会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怀疑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故从一开始数学应用题就应以启发性教学为主。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难点与困境
        小学数学应用题与其他的知识也多有联系,与生活问题往往可以互相转化,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理清逻辑关系的能力,快速找到题目中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引出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独立思考。
        例如小学生接触到的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先对于解决这类问题的巧妙思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此题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索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用代数方法解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中高年级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题目中获取简单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的信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但鸡兔同笼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属于脱离现实学习家庭生活的问题,非常抽象。从语言文字上直接去理解内在逻辑变化对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

而形象直观的农远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具体生动的案例,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题意,理解假设法。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会通过画图、假设、列方程的办法去解题,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对于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这两个隐含条件与鸡兔只数这一变量条件有了源自独立思考的理解能力。课程教学最终使学生了解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方面也了解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如果教师在一开始就选择了让学生通过设未知数XY来解题,当学生遇到类似于一群人坐船,问如何选择大小船的问题时学生会感到手足无措,他们缺乏解题的底层逻辑,无法将条件与变量相互联系。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应用题教学应立足于启发性上。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整理逻辑关系的能力
        解题最初的步骤就是审阅题目,理解题目中每个字词之间的联系,每一个字学生都认识,难的是从中找到有效信息,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教会学生怎样把一个概念用数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在文字的题目中抽取数学概论,建立逻辑关系运用条件得出答案。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说题目中涉及超过、地于、倍数等信息时能够准确找到谁是谁等参照。
(二)培养学生复述信息的能力
        教师应教会学生用自己熟悉且能够接受的语句对题目进行复述,使题目的条件与逻辑更简洁更清晰的展现在自己面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排除干扰信息无用信息,将千变万化的问题再次回归到课本上最初所学的问题。即所谓将书读厚再将书读薄。
(三)培养孩子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举一反三的能力
        相较于语文的应用题而言,数学往往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而通向那个唯一正确的答案的道路并不只有一条。变化也是数学的魅力,只需变动一个条件就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答案,依托于数学的底层逻辑,学生应有以一套系统的解题思路应对同类型题目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品质
        在应用题解答中,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对应关系,读懂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联系题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最后依据已知条件建立关系式,再进行计算得出答案。对于问题复杂,条件很多的应用题,其中一些条件可能是迷惑条件或者不能直接使用要加以处理。老师应引导学生耐心读题细心思考。
结束语: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在对小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创新意识及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越来越重要,而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小学基础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块,始终践行着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小学数学应用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除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以循循善诱启发思考为主。
参考文献:
[1] 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何小亚.数学应用题认知障碍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 ,2016(06):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