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主要病虫害与综合防治 翟帅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翟帅
[导读] 摘要: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玉米一直以来都属于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与食品安全。
        沁阳市农业农村局  河南焦作  454550
        摘要: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玉米一直以来都属于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与食品安全。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提升玉米栽培技术,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玉米栽培技术作为研究基础,对玉米的优良品种的抗病虫害特征进行融合,尽可能地发挥出栽培技术抗病虫害的优势。目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玉米病虫害防治方面却缺乏有效的措施,对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对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
        引言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种植优势,不断创新实践科学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应对玉米常见病虫害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利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等措施,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只有科学防治玉米病虫害,才能保障我国玉米种植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1 玉米主要病虫害类型
        1.1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植株生长的乳熟期,在青枯病发病的初期,玉米的叶片会有一定程度的突起,并且会出现类似霜害后的干枯状态。干枯状态下玉米的叶片会逐渐变成黄色,其根部和茎部也会逐渐变为褐色,除此之外玉米的果穗会出现下垂的病态。针对这种病害,当前主要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来减轻病害程度,例如加强玉米植株间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并且保持土壤的低湿度。
        1.2玉米螟虫害。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很难解决的一种害虫,这种害虫正常情况下一年会繁衍6~7代,并且会在玉米的叶子上钻出许多小孔,然后经这个小孔进到玉米幼苗的叶心处,从而对玉米的生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这种虫害,当前常用的防治措施之一为消灭越冬虫源,通过将上一年的秸秆进行处理来消灭秸秆内的玉米螟虫蛹,从而有效避免因玉米螟的侵害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1.3玉米黑穗病。
        玉米黑穗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病害,在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其症状一般只在雌穗和雄穗上表现,发病前期,玉米植株会出现黄条形、矮缩丛生等特异症状,病株的雌穗会明显变小,不会吐出花丝,除苞叶外整个雄穗会变成一个较大的黑粉苞,后期玉米苞叶会破裂出现大量黑粉,导致玉米颗粒无收。此外,病株大多矮小,只有健株的1/3~2/5。
        1.4玉米纹枯病。
        纹枯病可以危害玉米的叶片、果穗等,严重时会侵入玉米茎秆,但是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倒伏。一旦发生纹枯病,会导致玉米减产20%左右,如果病情严重会导致玉米减产达30%以上,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5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种植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种病害,其病源菌一般在土壤中分布存活,相对应的病残体以及带菌种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下一季玉米发病的初侵染菌源。带菌种子还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从而使发病区域不断扩大。顶腐病具有某些系统侵染的特征,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感染顶腐病的玉米成株期病株多矮小,并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病态模式,对于玉米的生长有着很大的伤害。
        1.6大斑病。
        大斑病是一种常见玉米病害。发病初期玉米叶片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斑点,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斑点逐渐扩大,斑点颜色逐渐加深。大斑病通常会在玉米的生长期发生,该病害作用下的玉米会在其叶片中出现许多不同形状的斑块,随着大斑病的影响逐渐加深,玉米植株的根茎会变成黄褐色,最后植株便会干枯死亡。


        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多种物理因素干扰限制病虫害的产生、生长和繁殖,是最为经济、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小的一种方式。其一,玉米种植人员可以依据玉米的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的规划玉米的种植密度,提高通透型,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其二,可以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破坏病虫适生场所,压低病虫源基数;其三,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手段是近年来最常提起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方法,随着粮食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农产品的绿色环保,对此科研人员不断研究实践,逐渐将生物防治方法这种利用生物界中生物链的关系预防玉米受到病虫侵害。例如,可以使用赤眼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依据不同地区的蜂种,放蜂1.5万~2万头/667m2,设置3~5个/667m2释放点,分两次统一释放,提高防治效果。或者在发生蚜虫危害时,可以利用蚜虫的自然天敌瓢虫、食蚜蝇、蜘蛛等生物减少蚜虫对玉米的侵害,确保玉米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2.3化学防治。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除了物理、农业防治等方法外,利用化学药品防治病虫害是最为常见且成本极低的一种防治方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通过化学药品拌种、后期喷洒、根系埋药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防治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繁衍几率。但是这种化学药品的使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侵害,农药的残留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伤害,因此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针对病虫害采用具体的化学药品和使用手段,明确农药配比,尽量使用低毒性的化学药品等,避免出现用药不准、方式和剂量不合适、毒性大等问题,提高化学防治方法的科学性。例如,在面对青枯病时,除了通过物理方式增加玉米根系的通透性外,可以在种子期间采用3%的敌委丹和2.5%的咯菌净进行拌种,在玉米生长期间发现病体时,可以选用65%的代森锰锌对病株进行喷淋,一周一次,一般连喷3次就会好转。在面对玉米叶班类病害时,可以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当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至10叶期时,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
        3 玉米栽培未来的发展趋势
        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迅速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其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员要持续改进玉米栽培技术,以获得更理想的种植效果。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科研人员应站在基因的角度上,对种子的基因性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的防治病虫害。以玉米栽培技术作为研究基础,对玉米的优良品种的抗病虫害特征进行融合,尽可能地发挥出栽培技术抗病虫害的优势。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我国众多农业研究相关机构已经开始着手种子工程,并构建出一套完善的“产学研”体系,构建出了全新的一套玉米栽培应用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营养价值高口感优良,近年来伴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玉米单产得到了明显提升。以玉米高产栽培为研究对象,通过优质品种选择、优化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等方式提升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并且结合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有效提升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0(29):77.
        [2]刘华.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12):2.
        [3]王友如.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190.
        [4]李凡建.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16):114.
        [5]蒋庆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9,(14):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