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平
重庆市綦江区柴坝学校 重庆 401434
摘 要: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培养,为了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完成教学模式的转变,借助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为此文章以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教学模式的思考为切入点,分别从实际生活、兴趣需求、能力发展、教育技术以及教学评价等五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核心素养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教学模式优化的策略,期待对广大教授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低年级 ;教学模式
引 言:伴随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人们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提升,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要求,新课标将核心素养作为了课程教学突破的重要内容,期待能够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以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为主,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课程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主,对学生进行培养,确保小学学生可以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教学模式的思考和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抓住学生的实际生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本身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较低,要想有效的掌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数学学科本身对学习者自身的建设具有一定的要求,而该阶段的学生并不能完全满足数学课程学习的要求[1]。为帮助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降低课程内容的理解难。而学生的实际生活本身就是学生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课程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实际生活,适当地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小学数学课程“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如果教师将课程的内容单纯的停留在教材层面,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和理解课程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多引入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角”,利用这些“角”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桌角”、“墙角”、“书角”等,让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生活化的情境对“角”进行理解,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不可否认的是,小学低年级学段,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为了提升教学模式改革和优化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关注,借助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2]。比如教师可以从教学资源的角度进行思考,利用丰富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对不同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基础。以小学低年级学段课程长度单位为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教学的难点不在于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而在于学生对于不同长度单位概念的形成,多数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产生错误的原因都是由于学生对不同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为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教师可以将一些图片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比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毫米、厘米、分米、米等不同长度单位进行对比,让学生产生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之后再引入不同的物体与以上四种长度单位进行对比,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对其进行描述,逐渐帮学生培养起对不同长度单位的观念。
三、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在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时,需要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视起来,借助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完成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可以将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起来。借助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课程教学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差异,采用传统的,统一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小学低年级课程100以内的加法为例。针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例题的难度和例题的量两个层面入手,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主;针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尽量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内容,目的以掌握教材中的不同的计算方法为主;针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适量的降低例题的难度,减少例题的量,避免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生负担,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目的以让学生运用教材中的计算方法为主。
四、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革新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模式的更新和完善提供较高的支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运用重视起来,借助更为有效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混合运算为例,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数学加减乘除各种不同的算法,实现问题的解决。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各种知识所混淆,从而导致整个计算的过程混乱不堪,难以实现对混合运算的掌握,为此教师可以考虑,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例题的计算过程,详细地展示在多媒体平台之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计算过程,对比自己的计算过程,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问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满足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五、完善课程的教学评价,掌握学生发展情况
课程评价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方面教师需要借助课程的评价结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资源、方式等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从教学评价中找到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逐渐实现对小学低学段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主体的丰富重视起来,不仅要让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其他同科目教师参与进来,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基于教师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找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改革和优化的建议,逐渐推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模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的建设,满足小学低学段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总 结:
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为了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生活、兴趣需求、能力发展、教育技术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思考,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欢.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中外交流,2020,27(28):193.
[2]梅楠. 低年级的数学语言教学要讲究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00 (002):P.1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