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袁小明
[导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将化学实验教学视为一种探索性的实验教学活动

        袁小明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中学  425004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将化学实验教学视为一种探索性的实验教学活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实验探索活动,促进学生的转化。通过对“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描述,结合化学实验室课堂教学案例的具体应用设计,探讨了“微课导学”的教学策略、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微课导学;初中化学;实验课;二氧化碳;制取方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将化学实验教学视为一种探索性实验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开展实验研究活动[1]。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知识获取方式的转变。否则,化学实验就不能作为实现三维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1“微课导学”的概述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微课导学”为载体,“翻转课堂”与“后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多种模式相结合,相得益彰。国内外学者通常将翻转课堂分为两部分(上课前和上课),没有复习课。“后教育模式”重视前教育与后教育的联系。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课堂主要采用“监督式学习计划”,“先学后教,学生领导,教师领导”,但课程设置的劣势是“微课程导向型学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利用“微视频”以新的方式解决教育难题,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微课程导学”教学模式弥补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不足。
2“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
2.1课前预览
2.1.1要求教师根据“二氧化碳产生研究”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水平,制定“有监督的学习计划”实验,实现高效自主学习。
2.1.2针对“二氧化碳生产研究”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探究,制作了三部“微课”视频。在预习阶段,通过视频“二氧化碳实验研究”来探索二氧化碳实验室生产的实验原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会在课堂的探索阶段录制“微课”视频,解决学生在实验室探索中经常遇到的问题[3]。这段“微课”视频让学生理清实验背后的要点,分析实验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课后复习,我们需要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化学趣味课》,对课后复习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详细讲解和实践分析,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应用。


2.2课堂学习
2.2.1老师提前在实验室准备二氧化碳生产的设备和药物。老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实验室设备数量分配实验室任务。还要求学生按照“案例研究”的要求,在独立探索之前,解释必要的实验注意事项,以避免设备损坏和操作不当造成的错误。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探索,遇到问题要适当引导学生尝试,仔细观察,不断思考。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教学理论转变为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回答问题和解决难题的助手。小组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数据表后,老师分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指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所有学生完成实验后,邀请各组代表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报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2.2.2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二氧化碳产生的实验,并按照“学习计划”的分配要求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测试和完成实验。在课堂上,我们努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专业知识,达到相互促进、提高效率的总体目标。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查询实验室指南》[4],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参与小组讨论,遇到未解决的问题与老师互动,寻求帮助。学生们最终实现了在主动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反映的环境下研究二氧化碳的产生。
2.3课后复习
2.3.1课后,教师根据课前准备和课堂提问,对讲课内容进行构思和总结,并在“导学计划”和“微课导学”视频中找出漏洞进行纠正。分析评价各组学生的实验提交和安装成功情况,课程中是否所有学生都参加过实验室探索活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方法的实验原理是否清楚,以及对二氧化碳所用设备的实验室准备方法是否有明确的界定,以便确认大家是否掌握了二氧化碳测试和完整的测试方法,并在课前和课间对以上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来掌握学生的课程。
2.3.2课后,学生要复习和完善课堂学习的知识点,重点加强对二氧化碳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理解,准备二氧化碳实验方法。他们必须获得适当的知识。通过类比学习,课后练习。在不知道的地方,可以用“微课”视频《化学课》来学习,或者让同学和老师加深知识的应用。对于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可以使用化学模拟虚拟实验室软件模拟运行实验的过程,学习和深化实验方法的步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
3结束语
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解决问题和探索。向学生展示参与现实世界活动的过程,并在一个具有个性和专业知识的小组中促进正确的分工和合作。摘要:本文分析了“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并在中学化学实验课中应用了具体的例子,可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大多数人提供具体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徐乃花.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4):89-90.
[2]宋桥.“微课导学”策略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9(05):52-53.
[3]周建华.“微课导学”策略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9(01):113.
[4]马久兰.“微课导学”策略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