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激励风格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秦灵燕
[导读]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

        秦灵燕
        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  430000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在学生成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在确保预期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化运用艺术性管理模式(激励风格)现已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高年级,就班级管理中“激励风格”的践行意识和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由此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同时推动他们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班主任;激励风格;践行策略

        引言: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虽然在身心方面得到了有效发展,但由于社会阅历的缺失以及对生活知识常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活动组织者,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与此同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来讲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班主任角色定位不清晰、人际交往障碍以及管理内容繁冗化等问题的存在,学生身心发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故此为确保班级高效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班级管理中积极践行“激励策略”。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目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存在,若在班级管理时班主任采取了笼统化的“激励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激励作用,此外也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规范。目前来讲班主任在践行“激励策略”时,为确保践行效益的最大化发挥,班主任需依据学生实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目标,由此在保证班级管理中学生主动参与度的同时保证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在学生个人目标设置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班级荣誉感,班主任还需保证学生个人目标和班级整体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以便于在有效激励学生的同时避免学生“三分钟热度”问题的出现。在“激励目标”制定过程中,为确保高效化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班主任需在综合学生实况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朴实无华、具有挑战性以及适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可通过物质奖励(铅笔盒、记事本),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以此为学生全面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激励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培养,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下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组织丰富多彩的“激励活动”。

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自身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来讲由于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阶段,由于他们自身自理能力的孱弱化,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改善当前班级管理现状,班主任除了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外,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此在丰富学生实践探究的同时强化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可通过落实“班干部民主选拔制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心目中的班干部来确保后期班级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意识以及班级荣誉感,此外为进一步提高高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可通过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捡废品、到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将班级管理工作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并在管理中通过践行“激励策略”来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
三、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由此来确保班级管理的高效化运行
在班级管理工作实施中,班主任对学生评价是否科学合理,从某方面来讲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就目前来讲为改善当前班级管理现状,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运行,在进行学生评价时班主任需尽量做到“以表扬为主、指出不足为辅”,并在保证评价公正公平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以此在促使优秀学生时刻保持优秀,其他学生也能努力使自己也变成“榜样”,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由此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在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将自身的教学观念践行于教学工作中,在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的同时使其学会感恩、学会低调做人。除此之外,班规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战略指导和有效保障,在班级管理中为保证班规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班主任需立足班规对班级奖惩机制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并在保证避免“顾此失彼”管理现象出现的同时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四、结语
总的来说,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下,确保“激励策略”的合理化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此外在锻炼学生实践经验以及认识德育教育重要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确保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班主任需再深入学生内部,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激励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照霞,徐瑞阳,黄训军.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3):82-83.
[2]许美华,张海洋,李志涛.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探索[J].都市家教,2017,12(7):187-189.
[3]潘大妹,李志涛,张瑞华.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激励风格探究[J].学周刊,2017,11(11):94-95.
[4]曲剑峰,李志鹏,张文华.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激励风格探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12(14):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